從來都是見步行步——姚松炎

由教書、從政,到當選立法會議員,再喪失議員資格,姚松炎近年經歷大起大跌,但他淡然處之,這些跌宕起伏,在他的人生中已是常態。擁有測量師專業的他,可說是社會的「精英」,但也曾是高考失利後的「失敗者」。一路走來,姚松炎有一種不認命的倔強,即使當下喪失立法會議席,他亦不曾停下腳步:「可能下一步會有更開闊的選擇。」

記者│黃婧宜 編輯│梁頌恩 攝影│謝馨怡

參與政治 由金鐘講學開始

佔領期間,姚松炎在銅鑼灣的流動民主教室講學。(受訪者提供)

姚松炎在佔領運動前,雖也參與七一遊行,關心社會,但並不積極參與社運。他清晰記得,2014年9月24日是他第一次在金鐘街頭講學,支持學生「罷課不罷學」,當時他是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四日後他見證市民佔據馬路和催淚彈橫飛的場面,首次直接參與政治運動,後來佔領期間亦多次到三個佔領區講學。

雨傘運動落幕,秉承「深耕細作」的理念,他成為《社區公民約章》的倡議人之一,推動政治素人參選和「由下而上」的社區參與,逐漸在政治事務上走向前線,更在南區出選區議會。

區選落敗,姚松炎深感選民對候選人「全職參政」的重視,正值中文大學教職合約期滿,他決定離開教席,全心準備2016年立法會選舉,最後成功拿下功能組別議席。從零開始,沒有從政經驗的姚松炎承認自己在議會初時反應遲鈍、一竅不通;但他期後善用自身扎實的專業知識,在冗長複雜的政府文件中,找出暗藏的漏洞。

高考因病失落大學

離開大學教席,又因宣誓風波失掉立法會議席,近年姚松炎可算遇上幾番波折。原來他所走的道路,從來都不順利,而倔強和不服輸的性格,從小有跡可尋。

姚松炎在八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七,小學就讀私立學校,學費昂貴,為了減輕家中負擔,小五時獨自到一間政府津貼小學面試,獲得取錄。教學語言由英文轉為中文,他無所適從,升中試成績未如理想,結果派到九龍工業學校三年制課程,而不是成績較好、可以讀至會考的五年制,使他自覺是「中三畢業就要投身社會工作」的類別。

第一次的挫折沒有打沉姚松炎,反而激起他的鬥志。中一時他考獲第一名,在根據成績分配的八個班別中,由成績最差的班別,升到成績第二好的班別。他回想當年:「你說我是三年制,我就要比你五年制的同學好,看看你怎麼著。」因為成績優異,學校破格讓他繼續升讀中四,他在會考後更順利原校升讀預科。

高考前三天,他高燒不退,被確診患上傳染性極高的德國麻疹,必須留院五天,無法出院,他因而缺考兩科半。高考沒有補考制度,成績表上亦不會有「缺席」二字,缺考科目的成績以校內平均分計算。捧著這張不能反映自己能力的成績表,姚松炎最終無緣入大學。家庭經濟拮据,他沒有重讀中七,只讀了一年高級文憑後便中途退學投身社會,亦對自己許下承諾:

「30歲前要再戰高考,非為了考進大學,只是要證明自己能力。」

 

繼續閱讀:
讀書養家兼籌並顧
由失敗者到精英 思考教育
人生如飛行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