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的第一里路

撰文:莊曉彤

這是我第一次做《大學線》,要追溯郊野公園的歷史,當然希望找到最原始的資料,惟過程中困難重重。
香港郊野公園的發展藍本是由美國學者戴爾博(Prof. Talbot)於1965年制定的,距今半個世紀,心想找到他的機會渺茫,又怕他已記不清楚當年的事,所以我對這次的訪問並不樂觀。

豈料年屆八十多歲的他,仍於美國一間大學任教,我輕易找到了他的聯絡方法。寄出電郵後,遲遲未有回覆,唯有嘗試撥長途電話。撥電話的一刻,心裡千頭萬緒,擔心他的口音和用字與我們不同,令我聽不明白,加上我的英文著實差勁,深恐這次的訪問會失敗告終。

電話的另一頭傳來留言訊息,說教授未能接聽電話,如是者,我撥了數通電話,每次都懷著戰戰競競的心情。我又嘗試致電他所任教的部門,但都不成功。其後我無意中找到他助教的電郵,便請他轉寄予教授。數天後,教授突然以電郵回覆了我,實在令我既驚且喜,編輯說她開心得快要哭了,若說是真的我也不意外。終於,在截稿前兩天,我與拍檔曾詠珊完成了這次的電話訪問。

這次訪問,處處碰壁,我總想著放棄,可是隙間又有一線曙光,令我忍不住再嘗試。我發現,克服了的不是語言障礙,而是在等待電話接通前的心理壓力。原來,記者就是這樣不斷挑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