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播商業化 吸引力下降
吃播看似處處商機,不過在一些觀眾心中,過於商業化的吃播卻失去了原本的魅力。20歲的中文大學學生湯雅馨一年前被吃播裡多樣的美食吸引,一周裡會花三、四個晚上收看吃播,每次約一小時。她把看吃播當作一種休閒娛樂,看到別人吃美食會感到滿足。但現在,湯雅馨已沒當初那麼關注吃播,一個月內只會看一至兩次。有一次,「大胃王密子君」在網絡情人節5月20日(諧音「我愛你」)吃了差不多50塊乾硬的狗餅乾(狗糧,大型犬一次只吃12-16塊),讓她覺得對方成了商品,用吃來賺錢。她反問:
「我為什麼要對商品(吃播主播)產生那麼多感情?」
她認為很多主播是為了推廣產品才去吃某種食物,已經不再是真心與粉絲交流、互動。
觀眾忠誠度低 前路難料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馮應謙常到北京工作。他留意到當地很多學生習慣看直播消遣,其中包括吃播。他指,「信息傳播碎片化」令大眾看東西不再需要有連貫性和邏輯性。吃播本身沒有太大意義可言,但觀眾不會介意。但當內容不再刺激,觀眾就會轉到其他頻道。
馮應謙指出,相比起其他直播,吃播內容單一,易令人麻木,觀眾忠誠度較低,所以主播很難只靠粉絲的禮物賺錢為生,須靠廣告才有較穩定的收入。但若主播以賣廣告為目的,粉絲又會覺得他不真誠,抗拒其商業化。面對如此矛盾,馮應謙認為,除非吃播轉型為專業食評,否則單純娛樂的職業吃播主播未來難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採訪手記:長胖了,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