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領袖剖白:我的本土之路

▲周竪峰(中)在本土派的網上電台與本土派黃毓民(左)及陳雲(右)合影。(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沅彤 記者│蘇淑樺 黃曉丹 攝影│陳沅彤 受訪者提供

佔領運動結束後,本土思潮迅速崛起:本土派入主多間大專院校學生會、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在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取得六萬多票,種種跡象反映新一代愈來愈重視本土派的政治主張。

孫曉嵐和周竪峰,新任港大和中大學生會會長,二人皆打著本土旗號參選而勝出。他們用自身的故事,剖析自己如何踏上本土之路。

124student leader02釐清立場 不隨波逐流

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早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毫不忌諱提及「港獨」,一度惹來社會爭議。現在身處學生運動最前線的她,進入大學前原來並無既定的政治立場。

孫曉嵐中學時曾參加辯論隊和模擬立法會活動,開始接觸政治議題,每年都會參與七一遊行和六四集會,她指當時只是隨波逐流,為了滿足別人認為她要關心社會的期望。

孫曉嵐入讀港大社工系後,看到梁麗幗和周永康等學生領袖為社會作出很多貢獻,孫曉嵐視他們為榜樣。加上在反新界東北前期撥款集會中,她目睹示威者為理念抗爭,不惜負上法律責任衝擊立法會,激發她思考自己在社會運動的角色。

2014年7月,學界發起預演佔中,孫曉嵐決定走上社運前線,成為511名被捕市民之一。雖然她最後沒有被起訴,但得悉其他被捕者被拒進入內地後,開始反思身份問題:「如果我是那個國家的人民,為何我不能回去自己的國家呢?」

孫曉嵐認為近幾年的本土意識是社會環境逼出來,尤其中央政府不停踐踏香港的核心價值,嘗試「染紅」香港。她指出,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和內地學者饒戈平等人說了很多干預一國兩制的言論,國務院更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令她覺得中央「愈講愈過份」,以致跟內地劃清界線的想法亦愈來愈強烈。自此,她意識到中港兩地所相信的價值和文化並不相同,例如內地對法治、自由等價值的尊重遠遜於香港,令她慢慢對香港有更強的認同感,她逐漸產生了港人利益優先的本土意識。

124student leader01燃點本土星火 望守護中華文化

中大學生會會長周竪峰是積極的本土派支持者,除了在網上經常發表有關本土議題的文章,他亦在被視為「勇武派」陣地的網上電台擔任節目主持。數月前,他率領其內閣「星火」高舉本土旗幟參選學生會,最終以六成得票率當選,擊敗被指獲傳統社運派支持的對手。而周竪峰的本土意識,是源自對共產黨管治下的中國的絕望。

轉讀政治與行政學前,周竪峰是中文系學生。他喜歡看中國歷史,對中華文化滿懷熱情,中學時期更認為自己是一個「中國香港人」。他笑說,以往參加支聯會舉辦的六四燭光晚會時,都懷有建設民主中國的理想。

孫曉嵐(左二)率領的港大學生會早前舉辦「港獨與台獨」論壇,邀請台灣學者梁文韜(左一)、本土派黃毓民及鄭松泰(左三及左四)作嘉賓。(受訪者提供)
孫曉嵐(左二)率領的港大學生會早前舉辦「港獨與台獨」論壇,邀請台灣學者梁文韜(左一)、本土派黃毓民及鄭松泰(左三及左四)作嘉賓。(受訪者提供)

何以此情不再?現在只承認自己是「香港人」的他說,佔領運動是轉捩點,令他為自己的中國人身份認同「判死刑」:「所謂的祖國只會欺壓香港,而且他們和我們(香港)的利益存在矛盾。」不過,周竪峰對中國的感情是長年累月累積回來,他未能狠狠地與中國「割席」,內心不無掙扎。

直至年初準備參選中大學生會,他終於撇下自己是否中國人的迷思,因為他認為自己希望守護的中華文化,如正體字和形式古雅的中文,跟現時的中國毫無關係。他認為中華文化已經「花果飄零」到香港和台灣,所以要全心全意推動本土思潮,從而對抗內地的文化侵略:「嘗試改變中國只會是徒勞無功,中國對香港人來說是沒可能去改變(too big to change)。」

 

繼續閱讀

堅守本土 嘗試打破界限

本土派刺激左翼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