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藝師質素參差 指引不符實際情況
位於被斬石牆樹的般咸道附近、半山區屋蘭士里的一棵樟樹也曾面臨被斬命運。2010年地政總署發現樟樹樹根位置有洞,認為樹木有危險,決定斬除。當時有不少附近居民反對,長春社找來坊間的樹藝公司評估塌樹風險,認為該樹的情況不算太差,但地政總署卻無反駁理據,該樹因而逃過一劫,至今依然屹立。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系名譽高級研究員趙紹惠曾到現場視察,她指該樹雖護理不善、營養不良,但根部位置的洞並非木質腐爛,而是水土流失露出樹根分岔之間的空隙,對樹木結構並無影響。
蘇國賢指,政府部門無充份理據就決定斬樹並不罕見,他認為這源於負責評估的樹藝師質素參差、專業認知不足,導致「斷錯症」時有出現。蘇擔心,長此下去會破壞市民與當局的互信:「當有人提出更多資料,政府部門的決定受不住挑戰,原來樹木無需被斬,這會令市民認為政府每次都是亂斬樹。」他憂慮這令市民每次都質疑政府的斬樹決定,或會耽誤處理真正有倒塌風險的樹木。
根據樹木辦指引,只要完成樹木辦認可的培訓課程、擁有國際樹藝師資格,或修畢本地專上學院的相關文憑課程,並具備兩年的樹木護理經驗,即可擔任評估樹木風險的巡查人員。然而,香港現行樹藝師考試只有200題選擇題,趙紹惠質疑,即使巡查人員符合資格,他們在經驗和專業知識水平上仍然十分參差,未必能正確地護理樹木。
趙紹惠亦認為,部份樹木辦提供的護樹指引未必符合實際情況;如樹木辦稱大部份樹木專家不建議在修剪切口上塗上塗料,因無助傷口癒合,只會積聚濕氣並令樹木腐爛,應讓樹木自然癒合。不過,趙紹惠指老樹復原能力較差,傷口外露容易導致真菌害蟲入侵,危害樹木健康。
系統屢失靈 資料庫形同虛設
蘇國賢指出,外國有效的市區樹木管理模式中,要建立全面的樹木資料庫,才能制定長遠而有效的管理計劃。樹木辦在2012年已推出樹木管理資訊系統,當中包括樹木中央資料庫,要求各部門輸入所負責樹木的基本資料及樹木管理工作的資料。
然而,根據審計署去年十月的報告,資料庫啟用後,系統屢次失靈,亦沒有讓部門轉移樹木資料到中央資料庫的功能。截至去年五月,八個主要樹木管理部門中只得漁護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和房屋署完成樹木資料轉移,其中路政署更只輸入了0.4%樹木資料。報告提及輸入資料耗費人力,影響部門使用中央資料庫的效率。而已輸入的中央系統資料,有部份與部門內部資料不符,降低中央系統的成效。
樹木辦成立後,雖已加強制定樹木管理政策,然而執行層面仍問題重重。面對安全疑慮與自然文化保育的兩難,老樹只能在斬與不斬的命運間奮力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