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另覓出路再續百年傳奇

辛酸往事 電車工人不易當

堅叔未成為電車司機前是電車售票員,他表示最難忘的一次是太古一帶大塞車,他等著等著就睡著了,睡醒時竟發現自己的票袋內塞滿煙頭,連他的嘴巴都塞有煙頭。何志堅談到自己當時沉睡得連嘴巴被塞煙頭都懵然不知,哈哈大笑起來。

113tram photo2
電車見證堅叔年輕、結婚、養兒育女及年月漸老,堅叔認為電車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七十年代,電車非常繁忙,日均載客量高達三十多萬人次。堅叔由電車售票員成為司機後,工作更繁重,一輛輛電車緊接開出,司機們都抽身不得:「我當司機二十年,都沒有時間吃飯。唯有駕駛期間,大腿夾住飯壺,邊開車邊吃飯」。何志堅遇上紅燈便吃幾口:「食一餐飯可以由筲箕灣食到落鰂魚涌,食得好慢,飯菜都涼了!」這頓飯因而得名,叫「紅燈飯」。直至一九九七年有位司機因吃紅燈飯出了交通意外,電車工人才有三十分鐘用膳時間。他憶述電車公司以前在西環那打素醫院有四張專收電車司機的病床,因為很多司機因工作太勞累患上肺病,他任職時每年均會照肺。電車司機的辛酸亦反映出六、七十年代電車最光輝的年代,電車在交通工具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競爭激烈 電車險被淘汰

「電車不易做」

何志堅指不論當售票員或電車司機,均承受不少壓力。車廂內摩肩接踵,全身流汗濕透也要戴著絨帽賣票,稽查(車務督察)會上車檢查以防售票員「漏收」,即漏了賣票。他瞪大雙眼說:「我地張飛打錯窿都死呀。」而當電車司機更要每分每秒「一眼關七」。

他表示,西環尾的電車路旁邊是海,運米工人會輪流從海邊、越過電車路托米到附近的米倉。若司機不識相,不讓苦力先行,他們會將整包米擲去車頭位置,阻止電車前進,直至運送完所有米。何志堅模仿當時苦力對他說話的神態說:「細路小心啲呀,下次睇住我地呀。」

此外,當駛至西環尾近菜市場時要特別小心,因為電車的拖卡尾一不小心便會撞到木頭車。堅叔在電車司機的生涯中,見證了電車沿線的風景隨著港島填海工程更替,電車路線亦隨著港島地圖改變而調整:「我駕電車看著香港發展,太古船廠那邊未填海時,西環都是海皮,西環尾本是個菜市場,現在變成了公園 。」

當電車沿線的建築物不再是貨倉、米倉、菜市場、舊式工廠,逐一改以新式樓宇的面貌出現,代表香港已踏入科技發達的新經濟時代。六、七十年代時,太古船廠工人午飯時間會湧上電車,堅叔形容為「多人到行唔到,逼出逼入,塞滿晒成架電車」。可惜昔日不再,電車乘客量跌勢持續,地鐵各路綫陸續通車,巴士擴展交通網絡,電車告別往日輝煌時代,更一度面臨被淘汰的危機。

一九七八年,政府欲以地鐵取代電車服務,但由於電車公司進行的調查顯示民意傾向保留電車,電車服務才得以全面保留。然而,電車要延續下去不容易,面對交通工具競爭激烈,電車每日平均乘客量由一九九零年接近三十五萬人持續下降至現時二十三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