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潮後,流動廁所數目大增,休息室更換了冷氣系統,並增設了約六十張雙層床位,足夠讓每一更的工人休息;貨櫃又改建成浴室,備有冷熱水淋浴設施。在用膳時間方面,工人可選擇停機十五分鐘吃飯,或者暫停工作一小時下機用餐,但沒有飯鐘錢。此外,每到颱風季節,貨櫃碼頭意外頻生,故此HIT於去年發出惡劣天氣工作指引,工人毋須再在惡劣天氣如颱風期間冒險工作。
入行廿二年,五十三歲現職HIT外判前置式起重機(俗稱鷹機)機手的Ken也認同,工潮後多方面的工作環境得到改善,例如現在可在工作中途下機如廁;以前他沒有吃飯時間:「吃兩口就要駕機,現在我真的可以停機,靜下來吃飯了。」
仍是血汗碼頭
但Ken認為,機手的勞損問題仍未解決,根據工會提供的數字,近兩年工會跟進的機手勞損個案有大約八宗,還有更多是沒有工會跟進的工傷個案。機手同工希望起重機可以參考外國的座椅設計,把控制桿放前一點,加上枕手,著力點便由腰椎和頸椎轉移至前臂,減少機手頸椎和腰椎的勞損。Ken一直有向勞工處和碼頭方面反映,要求卻不獲回應。
阿陳認為碼頭工作仍然危險重重,碼頭公司為了加快工人的工作效率,以金錢為誘因,給予限時前完成工作的工人更多花紅。碼頭工作量大的時候,上級眼裡只有催谷工人,把一切安全措施拋諸腦後,二零一三年尾至二零一四年就有四宗死亡個案:「給我休息室、給我浴室,卻要工友冒着生命危險,忽視安全措施去工作,有什麼用?」
阿陳指出,當年也有不少工友早已意興闌珊,在工潮完結後就自動離職,都是因為碼頭的操作文化未能做到安全為上、以人為本,令工人心灰意冷。
Ken希望在爭取集體談判權同時,並有標準工時,機手由現時一天工作十二小時,減至一天八小時,令操勞的機械操作員有較多休息機會。
對外公關宣傳
早前,無綫電視和各大報章均出現一則名為《勇小花闖碼頭》的報道,介紹碼頭唯一一位女性機手。對於報道出現簇新的機艙,工會和工人均大感無奈。碼頭業職工會總幹事洪俊毅指出,報道中的機艙是放在地上的「示範單位」,實際上很多機艙已殘舊不堪,冷氣機滴水亦只以膠片遮蓋,很易觸電。他直言:「那位女機手指自己工作八小時已腰痠骨痛,難為工友做十二小時。」
HIT回應, 將駕駛室放置在地面拍攝是基於安全考慮。洪則認為碼頭公司與其大搞公關,不如投放更多資源在工友身上。
《大學線》記者就工人的訴求向HIT以電郵查詢,對於機手的勞損問題,公司負責人表示與理工大學共同設計適合於駕駛室內進行的伸展舒緩運動,向員工及工友推廣。去年更換了八十四張吊機座椅,也訂購了五張德國設計的座椅,目前正在測試當中,亦會「定期保養及清潔駕駛室,確保安全及衛生,然後交予工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