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哥 罷駛反加車

打的難:車少還是塞車?

雖然「的哥」群起反對加車,但「打的難」確是廣州交通一大問題。記者在十一月十三日傍晚到人來人往的天河電腦城外觀察,發現不少乘客屢次被司機拒載。湖南旅客蔣小姐截了五輛的士才成功登車,她說這情況經常發生。但她認為,的士數目足夠,問題只是司機拒載。每天以的士代步的廣州人張小姐親身體會到在上下班的高峰時段,的士數目是不足夠的。

廣州市交通委員會出租車部發言人吳小姐解釋,加車決定是根據國家的硬指標─里程利用率而作出。里程利用率是指的士行駛一公里內載客的比例,利用率愈高,的士空載的時間愈少:「只要該地區的士行駛一公里中的平均載客比例是高於七成,即可投放更多牌照。而廣州的利用率高於七成(見圖表一),反映廣州的士不足。」

另一邊廂,「的哥」則反駁政府沒有深究「打的難」背後的因由,認為問題是塞車所致。在上下班時段,道路使用者太多,地鐵又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再加上近年增設的「公交專用車道」,導致經常塞車。來自廣東茂名的「的哥」安哥解釋,塞車時只可收取乘客每小時二十六元的候時費,加上上繳公司的「班產」過高,令司機不肯接載前往塞車路段的乘客:「塞起車上來,這樣是蝕錢的。我一到下午就放個暫停牌,客人不是去塞車路段才讓他上車。 」他不但擔心加車打擊生計,更質疑在塞車下再加車會造成更難「打的」的惡性循環。但廣交委吳小姐卻認為,即使的士數量不增加,塞車問題仍會出現:「較有經濟能力的市民會買私家車代步,路面還是會更塞。」

加價無期 穗的哥淨收入僅兩三成

廣州居民張小姐認為現時的士在繁忙時間不足以應付需求。
廣州居民張小姐認為現時的士在繁忙時間不足以應付需求。

另一個為人詬病的問題是出租車行業的壟斷及剝削問題,八十年代,廣州市民只要直接向政府購買牌照,即可以個體戶形式經營的士。一九九二年後,有人囤積牌照收租,形成的士牌出租公司,政府見易於管理而更改其後的發牌制度,只允許公司競投牌照,而不開放給個體戶。公司買入一部十多萬元的的士,以一部車收取每月約一萬元租車費計算,只要一至兩年即可回本。

但相對而言,的哥的收入卻很微薄,環顧中國其他大城市,的哥的淨收入都低於營業額的一半,平均約三、四成(另見表)。在廣州,的哥每做十小時,只有兩至三成收入屬於自己。的哥罷駛抗議,將收入分配不均的矛頭直指政府。廣交委吳小姐體諒的哥怨言,但她強調,政府物價部會參照物價水平釐定公司收取的班產費上限。而在調整的士起步收費方面,為了平衡市民和司機的利益,不能貿然加價。在廣州擁有約八百輛的士的蜆富公司營業部經理姚先生指,承包制度按照政府規定執行。記者追問具體細節,姚先生則以話題敏感為由,不便回應。

穗參事:個體化經營才是行業出路

王則楚認為,隨着廣州發展,百姓公交需求會越傾向點對點的模式,這種需求並不是公共交通能解決,所以必須有的士的補充。
王則楚認為,隨着廣州發展,百姓公交需求會越傾向點對點的模式,這種需求並不是公共交通能解決,所以必須有的士的補充。

為政府工作提供意見,職能與九十年代「香港事務顧問」類似的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王則楚認為,的士司機待遇問題,責任在於的士公司壟斷經營。公司只需要幾年時間,所收取的班產費用已可抵銷購車成本,加上毋須為的哥分擔油費、維修費,利潤十分可觀,相反的士司機只可賺取總收入兩三成的利潤。他認為的士是典型個體戶,開車、交更、入油都是個人操作,不應受到公司限制,政府開放市場,才可以解決現時待遇問題。「繼續開放的士牌,甚至開放到任何一個人,司機只要願意買車、申請牌照,就可以開的士。」

但廣交委吳小姐則對於這個建議有保留,企業較個體易管理,承受風險的能力亦較高:「司機如果撞到人,大不了棄車而逃,損失十多萬,但不用賠償幾十萬,但企業就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