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揭示環評真相

編輯│曾德龍 記者│黃翠儀 胡庭瑋 攝影│黃翠儀 胡庭瑋

111environment2政府近年大規模開拓土地發展,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甚至有環保團體批評政府「盲搶地」。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下稱環評)作為工程開展的先決條件,對香港未來的發展及保育舉足輕重。然而,近年環評報告,備受質疑,有生態專家指出,部分報告內容粗疏,令他們不信任環評。大埔龍尾人工泳灘工程惹起爭議,民間組織甚至提出司法覆核,結果法庭判決要求政府回應有關的質疑。民間組織爭取環保的訴求,已不單只「得把口」,而是集結專家力量,透過司法制度從技術層面與政府角力。

一九九八年臨時區域市政局認為大埔區游泳設施不足,建議在龍尾發展人工泳灘,並在二零零一年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直至二零零七年,政府公開龍尾人工泳灘環評報告,把龍尾評為「低」生態價值,部分生態專家對此質疑,他們決定親自點算龍尾的物種。

爭議一:專家對專家 誰是誰非?

政府於二零零七年公開第一份龍尾環評,報告僅錄得六種潮間生物(生活在海陸交界的動物),引起部分生態專家質疑。香港自然生態論壇在零七及零八年,先後多次組織一群對環境有研究的專家到龍尾進行生態調查,並於零九年發表《龍尾地理生態調查報告》,截至零八年十一月底,報告共錄得二百一十六種潮間帶動物。

由於外界對官方的環評報告有很大質疑,環諮會在零八年要求顧問公司再做調查,顧問公司以地氈式搜查的方式做,一共找到六十七種潮間動物,較第一次多十一倍。環保署在該年年底通過第二份龍尾環評,並於二零一零年批出環境許可證。

二零零九年論壇成員關祝文在龍尾首次發現屬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易危」物種管海馬,漁護署亦於去年十二月及今年一月在龍尾海域進行評估,確認管海馬的存在。

「守護龍尾大聯盟」成員何來於今年八月入稟高院,指環評於零八年通過後,翌年才發現龍尾存在「易危」物種管海馬,申請吊銷已批出的環境許可證,將工程擱置。高院考慮兩個月後,接受「守護龍尾大聯盟」提出的司法覆核許可申請,判決書要求政府回應何來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