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再生

公益2.0時代:全民參與監督

「免費午餐」要求每間受助學校,開設微博每天公布用餐人數和午餐帳目,義工也經常在自己微博發布計劃進度。雖然如此,仍有很多網友質疑帳目的可信性。義工陳鳴華說,他們提出的問題十分仔細,大至學校為「免費午餐」修建廚房的進度,小至一隻雞蛋的價錢,都有人質疑。她曾經幫助廣東肇慶徐安完全小學申請「免費午餐」,在微博上傳學校申請食材的照片,照片標明每隻雞蛋七角二分,被網友質疑太貴。陳鳴華說,她和校長當時去調查了山下鎮集和小賣店雞蛋的價格,然後作出詳細回應,網友才滿意。

劉碧心在廣州南方醫院接受治療。

「微基金」亦選擇公開資訊,該基金的項目執行朱靜指他們將「剪愛」行動籌得的三十萬,匯入碧心醫院戶口後,已馬上將單據上傳微博,並在微博上通知劉任能。後來碧心在醫院治療的用款清單,也是通過微博公佈給大眾。她表示:「官方的公益組織,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捐的錢去哪裏,但在微博上,可以很快的將這些資訊回饋出來。」

微博公益 難辨真假

雖然微博提供了一個全民互動的平台,但資訊是否真實可靠,很大程度取決決於公開信息者的自律。始終,微博資訊太多太雜,容易使人打公益旗號,招搖撞騙。

在新浪微博官方「微博闢謠」頁面上,不時都有公益活動或求助微博被核實為假資訊。例如去年七月,有網友發微博稱「幼童陳晨被油燙傷,治療需花費50萬,每轉發一次孩子可獲一角錢捐助」。「微博闢謠」後來宣布,圖中的男嬰實為二零零八年被開水燙傷的黃堂國,而「轉發一次捐一角」根本沒有實際證據。

即使是公益組織也沒有百分百的保證。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教授陳建民指出,網上很多組織沒有登記,不是正規組織,資訊難辨真假,財務監管始終有很大的風險。但學者們仍然認為,微博公益的興起有其獨特的意義。陳建民指,中國公益一直被官方壟斷,不允許民間競爭,微博公益民眾的參與有利於中國公民社會精神的發展。中山大學公益慈善研究中心教授唐昊也表示,微博公益可以改變這個國家的公益生活形態,為公益引入最普通的公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