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姚偉鋒 記者│勞美梨 洪寶瑩 黎綺婷
對內地學生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根據內地政策,考生必須在戶籍所在地考試。不少在父母工作地方接受中小學教育的隨遷子女,卻不能在當地應考,被逼面對學非所考、取錄標準不一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安徽省及其他省份將陸續推出異地高考措施,准許「異地生」於居住地應考,卻可能形成對本地生的衝擊,甚至高考移民的現象。
籍與戶籍捆綁 「隨遷子女」前路受阻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考)乃中國學界大事,二零一二年就有九百一十五萬名考生,在各省各地接受為期兩至三天的考試。內地高考一向競爭激烈,以河南省為例,八十二萬考生當中,每一萬人中只有四人會被北大、清華等重點大學取錄。
目前內地實行高考戶籍制度,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考生必須在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除了安徽省今年開放異地高考,以及山東、福建兩省計劃於二零一四年開放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目前仍未有異地高考的時間表。換言之,即使「隨遷子女」在父母工作的地方上小學、初中,甚至高中,基於沒有當地戶籍,他們名義上只是一名外地來的「借讀生」,不可以在該地報考高考。未能在長期居住的地方投考高考,到底有何問題呢?
首先,現時的中國高考,全國試卷設定並不統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採用自主命題試卷,即是高中教育課程內容以及高考試題的設定,都是由當地政府決定,而非由中國教育部統一規劃。而部分地方則採用全國卷,即是由教育部設計的統一試題。例如去年高考,全國卷的作文題目是「期待成長」,要求考生自由發揮;而江西卷則以「孟子三樂」為題,要求以「孟子三樂」為主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可見出題的形式和內容截然不同。
未能留在居住地接受高考而必須回到戶籍所在地應考的考生,會面對學非所考(學習內容與考題不相符)的問題。由於他們大多數高中時都在移居地學習,課程內容與其戶籍所在地的課程不同,要短時間內適應一個截然不同的考核範圍,為他們的出路加添障礙。例如,河北省是採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人教版),而黑龍江省則採用簡稱「藝教版」,即由另一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除了全國試卷設定不統一,不同省份的學制、教材也各異。來自黑龍江的楊應龍,以往在河北省上學,為預備升高中及高考,初三時又從河北遷回黑龍江。他表示,河北省的初中是三年制,而黑龍江的初中則是四年制,到了黑龍江,他要再讀一年初中,已經十分不習慣。他再指出,兩地的教材取材也有不同,自己對黑龍江所用教材並不了解。他的父母仍在河北省,每次跟他們談起在戶籍地上學遇到的問題,父母都只能說沒辦法。
再者,全國並無統一的大學取錄制度,大學收生並非按省人口比例而定,像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收錄當地考生(具北京戶籍)的比例,比其餘各省的考生高得多,這形成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近年,愈來愈多外省人到一些工業發展較發達的省份定居工作,如廣東、浙江等。截至去年底,廣東有三百三十九萬外來工子女在義務教育學校讀書;二零一二年,廣東省高考考生人數高達六十萬,在解決異地高考問題上,廣東省的取態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