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高考 改革起步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首席教授程介明指出,現在全國至少有二億五千個民工,他們的子女大概佔基礎教育(九年義務教育)的五分之一。農民工子女隨家長遷移至大城市,但農民工的月薪大約只有三千元,根本不可能在現居地置業,滿足異地高考三大條件中的首個條件,他們的子女還是要回到原籍地應考。異地高考的現行方向,仍可說是為富裕階層服務。

教育改革 舉步維艱

不過,在「異地高考」議題上,除了隨遷子女外,還必須考慮對本地生的影響。深圳市富源學校胡朝峰老師表示,開放異地高考後,要是外來考生考得好,本地考生的競爭力自然會下降:「地方保護主義嘛,保護自家人的利益。」

他解釋,以廣東省而言,一年有約六十萬考生,而能夠上大學的只有約三、四萬,假如全面開放「異地高考」,就會減低了本地生上大學的機會。各省要平衡本地與「異地」生的利益,有相當難度。此外,若全面開放異地高考,也可能促成新一輪高考移民,高中階段教育將受到衝擊,必須先解決學位、土地及師資等問題。

來自上海的陳先生,是一名大學學者,他積極在網絡上召集支持開放「異地高考」的社群。他表示教育改革上的最大問題不是出在高考身上,而是出在戶籍制度身上,「只要用『常住地』概念來替換『戶籍』概念,很多問題都能解決。」他又認為人們爭取的其實是「常住地高考」,學生在常住地高考是自然而公平的事,反而現時的戶籍制度已經僵化,「是當前不合理的根源」,有需要改變與考籍掛鉤的戶籍制度,才是公平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