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行動定義我的身分—專訪黎明

黎明對香港的感情,源自2008年,她來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社會學碩士課程。 (受訪者提供)

衝擊「根正苗紅」的黎明

黎明來香港之前,一直在上海接受教育直至大學畢業,她的爺爺和爸爸均是共產黨黨員,她可說是成長於一個「深紅」家庭。她中二時適逢香港回歸,當時上海人人都很驕傲,認為終於洗脫多年的恥辱。澳門回歸時,上海人亦會一連數星期唱「七子之歌」(內容:Macau不是澳門的真姓,中國才是澳門夢寐不忘的生母)。她笑說自己小時候對香港、澳門和台灣都有很深厚的感情。教科書中台灣是中國的寶島,不幸離開了祖國的懷抱,是受害者。 直至2008年,黎明來香港讀社會學碩士課程,才面對第一次的衝擊,發現自己和香港人有價值觀上的分野。

2008年台灣總統大選,黎明的香港朋友專程到台灣觀摩,回港後分享兩黨的宣傳手法,並問在場人士的支持意向。黎明回憶起,當時自己理所當然地支持國民黨,因為覺得民進黨支持台獨,會「賣台」。出乎她意料之外,大部分香港朋友竟然支持民進黨。後來,她和身為共產黨員的爸爸談起此事,她爸爸一口咬定她的朋友得到外國勢力資助,但黎明並不認同,覺得她爸爸先入為主,因她十分清楚朋友並無他所說的陰謀。她指當時面對雙重衝擊:「在香港面對一次衝擊後,回到家再衝一次。」

認識六四:重整對世界的理解

黎明在上海土生土長,其父親(左)為共產黨黨員。(受訪者提供)

2009年,黎明第一次參與香港六四集會,所聽到的事情令她不敢相信。集會後回家翻查資料:「當時很震驚,完全顛覆了我對整個世界的認知」。黎明從六四事件開始查閱,再看到大躍進、三年大饑荒,發現與自己從小認知的「三年自然災害」截然不同。她花了足足兩、三年的時間,來重整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我對於中國的歷史、記憶,因為參與六四集會而改變。」

其後,黎明曾經帶著六四的資料和趙紫陽的回憶錄回上海,跟爸爸爭辯。黎明指自己當時很激動,哭著質問爸爸「為什麼你可以這麼冷血」,看見學生面對這樣的打壓,仍然說是學生的錯。但她的爸爸不願意看她帶來的書,又說那些學生受美國煽動,還說她受西方思想洗腦,處於一個精神不穩定的狀態。自此,黎明也沒有再和爸爸討論六四。

繼續閱讀︰
雨傘運動:解決了「我是誰」的問題
我守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