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港股,不少人會想起電視劇《大時代》,一眾演員身穿紅背心,於交易大堂穿梭,並高呼:「升!升!升!」、「不要怕,只是技術性調整!」情景深入民心。但隨著科技發展,「紅衫仔」在交易大堂裏奔走的畫面早已消失,香港交易所(下稱「港交所」)亦決定不再續租交易大堂,本年10月正式「退役」,經典場面已成絕響。
屹立31載,交易大堂終完成歷史任務,中環交易廣場的現址將會改裝為新的「金融地標」,用於舉辦典禮和展覽等。物轉星移,幾位股壇中人見證時代變遷,細訴昔日場內軼事,話別「紅衫仔」時代。
編輯│文健怡 記者│李嘉華 攝影│文健怡 李嘉華
「紅衫仔」奇招搶購股票 報紙蓋黑板
香港證券交易可追溯至19世紀,首間證券交易所於1891年啟業,俗稱「香港會」。當時以英語進行交易,華人較難參與,買賣股票是上流社會玩意。直至60年代末,三間華資交易所(遠東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及金銀證券交易所)相繼開業,股票買賣才趨普及。
1986年,四間交易所合併為香港聯合交易所,交易大堂正式啟用。合併之前,各個交易所均以「寫黑板」形式紀錄買賣,民眾需致電場內出市員,方可買入或沽出股票。出市員一概穿著紅色背心,鮮豔奪目,故有「紅衫仔」之稱。另外,背心前後均印有出市員編號,字大搶眼,以便識別其所屬交易所。自開市起,一眾「紅衫仔」不停往返座位與黑板,爭相寫上出市員編號,以登記搶購、沽貨。買賣期間,他們大聲喊出報價,並附以手勢促成交易,沒片刻喘息。成交後,出市員更需即時填寫交易紀錄,故由場內工作人員於黑板寫上成交量及價格。
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張華峰,曾任遠東交易所出市員,在場內打滾逾30年。他憶述以前交易大堂場面混亂,常有人失足跌倒,尤其有大戶到黑板購入股票時,其他人亦峰湧而至。「好多人跟,然後去搶,搶即是你嗌我又嗌,賣家都唔知應邊個好!」他續指,為確保成功搶購股票,不少出市員以報紙作秘密武器,蓋著整塊黑板,讓其他買家沒法看到報價。若認為買家出價過低,賣家改變主意,不願沽貨,亦會蓋上報紙擦走編號,示意停售該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