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遺城-尖沙咀海防道臨時街市

地區: 尖沙咀  記者: 譚兆昌、潘悅瑤、吳雋寧   編輯: 林港燕

臨時,對一般人而言,可能代表很短暫的時間。可是,對一群在海防道臨時街市工作的商戶來說,「臨時」卻是一個難以捉摸的概念。因為這個臨時街市在尖沙咀海防道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落,足足「臨時」了三十三年。荒謬之處還不只於此,在這塊估值達五十億元的黃金地皮上,這個街市的內部環境破舊,空置率有近四成,出現「有地無人用」的反常景象。

海防道臨時街市平面圖

尖沙咀街市的發展史

海防道臨時街市是全港四個臨時街市之一,原址在北京道,也就是現今的甲級商廈北京道一號。三十三年前,政府有意發展該地段,故此將街市搬至海防道。政府將之命名為「臨時」,原意是為街市商戶另覓新址,安排他們搬至新街市經營。於是街市只以隔年續租的方式運作下去。

隔年續租本屬正常,然而政府為商戶搬至新地方的承諾一直並無兌現,亦不時有搬遷的傳聞。蔡先生是牛丸店的師傅,已工作了三十二年,屬於搬進來的第一批商戶,直言不知道何時會不續租:「政府需要的話,一定要拆。現在不需要,便續約。一年續一年,不會通知你的。」

一群商戶處於被動狀態,經營多年的生意可能隨時結業。「它(政府)承諾過會搬回原處(北京道一號),但是它違反承諾。」陳先生上兩代在一九八零年開始經營花店,對政府不守承諾一事,已不抱期望。「不過已經很多年了,我們也不奢望它會給予我們甚麼補償。」

原來,據測量師估計,街市地段價值五十億,甚具發展潛力。只要地產商有興趣,政府有權即時取回街市。面對政府可能收地,商戶顯得不情願。菜檔檔主麥先生由打工轉為老闆,在此工作近三十年,坦言一旦搬遷便寧願退休:「搬的話,我便不幹。根本不能搬,可以搬去哪裡?去領匯讓領匯『鍊死』,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如果搬得遠,我根本難以經營。」
售賣新鮮羊肉店的阿Sun同樣受地理位置所限,因為附近的清真寺,重慶大廈的咖哩店也向他取貨。他指出,一旦搬遷,便失去穩定客源:「我們在這裡做生意,已經二十多年,有一些熟客……如果搬去別處便不能做了。不做了。」
目前為止,街市會否收回仍是未知之數。油尖旺區議員孔昭華表示,該地段發展受限制。「街市一部分在天橋底下,如果用來興建樓宇,變相局限了面積和模式。」

雖然現下海防道的商舖空置率有近四成,不少商戶已經將街市當為家一樣看待。臨時與否,再不重要,眾商戶心目中,只希望有一個更好的環境,繼續每天的工作,已經是最好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