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募捐員非義工 七成二市民不知情

編輯: 韓影彤 記者:陳健敏 伍詠欣 黃碧文 攝影:陳健敏

「您好,我哋係XXX嘅籌募大使……」這句耳熟能詳的說話,背後有多少個不知道?你知道籌募大使受薪嗎?你知道籌募顧問公司的存在嗎?你知道慈善機構的籌募支出有多少嗎?

七成二人不知街頭募捐員受僱

本刊記者在銅鑼灣、旺角、紅磡、沙田等人流較多、籌募大使較常駐守的地區進行街頭調查,結果顯示二百一十名受訪者當中,七成二不知道部分籌款員受薪。參與紅十字會月捐計劃已有一年多的梁小姐表示,一直以為當天在街頭游說她的是義工。得悉那人是受薪進行募捐時,她感到驚訝。

沒有免費午餐

現時在街頭呼籲市民參與「月捐計劃」(按月自動捐款給慈善機構)的籌募大使,就有不少是受僱的,大致可分成兩種:一種是慈善機構聘請自己的籌募隊伍,籌募員受僱於慈善機構;另一種是慈善機構每年付出一筆費用,委託籌款中介公司,由他們聘人手做街頭籌款,籌募員則隸屬於中介公司。

香港紅十字會及樂施會都自設籌募隊伍。香港紅十字會傳訊及資源發展部署理部門主管王詩韻認為,直接隸屬於慈善機構的員工,歸屬感及使命感會較中介公司的籌募員大,而且機構可以直接監察、訓練,保證籌募工作的素質。她說:「義工的時間不穩定,不能彈性處理。假如義工一星期只能幫忙一天,就會直接影響我們招募月捐者的人數,收益就會減少。」

她補充,義工對機構同樣重要,很多「一次性」的大型籌款活動如賣旗籌款、義賣等,若沒有大量義工的義務幫助就不可能成事。

樂施會香港部總監蕭美娟也解釋,設立籌募隊十分重要:「我們有十一萬名每月捐款人,樂施會的工作性質是扶貧,一個項目可以做十年,而且是需要人手的工作,並非一間工廠製造罐頭。我們沒有政府、馬會撥款補貼,就算大財團想捐錢給樂施會,要是對方有壟斷行為,樂施會也不能要。由於樂施會的一分一毫都要靠自己『石仔』籌募,所需成本自然較大。」

集善有限公司是香港首間專業籌募顧問公司,該公司總監兼創辦人趙錦霞認為:「『籌募工作應該由義工去做』是中國人對慈善行業根深蒂固的想法。香港很多慈善機構都有開辦醫院、學校或診所,但從來沒有人問過為何組織內的校長、老師、醫生、護士不是義工;慈善機構的總幹事及員工都是全職受薪;電視上經常出現的籌款節目,台前幕後的人手大部分都是受薪,舞台物料及道具也不一定有供應商免費供應。」

籌款趨專業 街頭募捐變商機

趙錦霞早年曾於綠色和平工作,她首先從綠色和平奧地利分部引入月捐計劃並在香港推行,發現可行性很高。

她表示:「其實現時的籌款都趨向專業化,等同公關與廣告行業一樣,麥當勞這般有規模的公司,也不會in-house(在公司內)設立一個廣告隊伍,反而會委託專業的公司去做。籌募公司集合了不同慈善機構的經驗,可以讓它們參考。」

世界自然基金會個人會員及籌募活動主管馬玉鳳表示,他們曾考慮自行聘請籌募員,最終都不成功:「因為要管理一個籌募團隊比較繁複,有很多工作都是困難的,例如:聘請、訓練籌募員。我們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她又說:「籌款始終不是我們的專長,我們想專注教育及保育工作。」

慈善機構委託籌募公司協助籌款,雙方會先簽訂合約,慈善機構每月再向籌募公司繳付一筆「委託費」(又稱「管理費」)。籌募公司需要每月達到籌款目標,委託費會根據中介公司的籌款表現而調整。一般而言,若超額完成會有獎勵,未能達標的話也有幾個月時間作緩衝,之後仍未達標就會有罰則。

世界自然基金會自零三年十二月至今,一直委託集善有限公司負責機構的街頭月捐籌募工作。二零零九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公眾捐款當中,百分之八十均來自街頭月捐計劃。馬玉鳳表示,委託籌募公司的管理費佔機構總支出百分之五。記者參考機構的零八至零九年度財務報告,其總支出約六千六百萬,即每年約需支付籌募公司三百三十萬,估計每個月的委託費接近二十八萬元。

她指委託中介公司的成效高,並已經與另一間中介公司(香港籌募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同時委託兩間公司,以引入競爭,希望可籌募更多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