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香港人-閭丘露薇

編輯:鄭小珊     記者:鍾兆琪 鄭子琳     攝影:鄭小珊

閭丘露薇,上海出生,上海長大,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然而她最喜歡的是當一名記者。二十六歲移民香港,選擇到剛開台的鳳凰衛視,今天,她是鳳凰衛視的採訪總監。

二零零一年,阿富汗戰爭爆發,她是第一位進入阿富汗的華人女記者;二零零三年,她亦是伊拉克戰爭中,第一位進入巴格達現場報道的華人。除了記者,閭丘近年成為公共知識分子,積極在網上發表個人言論。她在內地的網絡世界很「紅」,新浪博客有超過三千多萬人次瀏覽,簡單一篇網誌都能吸引十多萬人次閱讀。

移民香港十多年,閭丘只忙著跑國際新聞,我們對她相當陌生。二零零七年香港回歸十周年,正在哈佛大學學習的她趕著回來見證香港這個歷史時刻,因為她開始感覺到自己是香港的一分子。

然後,她選擇留下來,關心本地的新聞。身分認同,閭丘在訪問之初,已經不自覺地說出:「我是一名香港人」。

上午十點十五分,閭丘露薇準時走進鳳凰衛視的會議室,與數名同事討論當天的新聞安排。適逢中東北非反政府示威浪潮,會議談論的重點正是埃及、利比亞等國衝突的最新發展。閭丘露薇發言不多,判斷卻冷靜清晰,若開口,便是適時給出明確的採訪指引。豐富的經驗,尤其是戰地採訪經歷,令她處理此類新聞時顯得游刃有餘。雖然身為華人記者中採訪戰亂的先驅,但閭丘露薇對此只是溫和一笑,自認並無冒險精神,只是盡力做好本分,她說:「因為我們公司人少,比較之下我是最有經驗的一個。當時我是主動要求去的,因為我是採訪部主管,要是派沒有經驗的記者去,既做不到訪問又會令人擔心。」

活躍於網絡的中間人

作為第一位進入阿富汗戰爭的華人女記者及伊拉克戰爭中首位作現場報道的女性華人記者,內地的觀眾稱她為「戰地玫瑰」(因她的洋名為Rose)。近年安定下來之後,閭丘活躍於網絡,成為一名公共知識分子。憑著鳳凰衛視的名氣與戰地經驗,她在內地的網絡世界很「紅」,新浪博客有超過三千多萬人次瀏覽,微博也有大量追隨者。

「我喜歡把內地看不到的資訊放上去,當然不能全部都放,因為始終有顧忌。因為我在香港,我的角色就是應該分享多點東西,當個中間人。」

「我不是代表鳳凰衛視,因為你作為一個公司員工去講一個觀點和作為你個人是兩回事。比如關於司徒華的消息、或者是六四燭光晚會,我們不會報道,但我作為一個香港市民,我會帶我的女兒,我會跟家人一起去,我覺得這些是我的私人事,我可以在Twitter上講這些,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在內地的網站上提這些,有些事你真是不能提那就不能提。」

閭丘十多年來跑的是國際新聞:「我幾乎有一半時間不在香港」,香港人不但對這位記者感到陌生,可能連她的名字也未曾聽過。但是在內地的網絡世界,她是內地人移居到香港的代表,她的網誌、她的言論是內地網民認識香港的一個窗口。

從「新移民」到「香港人」

閭丘露薇出生於上海,自小讀書成績優異,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來香港前的三年,閭丘露薇在深圳生活,於一所會計師樓工作,是一名審計員。一九九五年,她隨前夫移居香港,開始實踐自己兒時成為記者的夢想,先任職無線衛星電視台,後在一九九七年轉到鳳凰衛視,成為該台第一批記者。

十年來,閭丘忙著記者的工作,東奔西跑。人生應怎樣走下去?二零零六年,她毅然放下手上的工作,申請了尼曼學者獎學金,到美國哈佛大學學習一年。

經過一年的思索後,閭丘堅定了自己的職業選擇,決定回歸鳳凰衛視。恰好,那時正是香港回歸十周年的時候。她表示,當時開始模糊地意識到自己屬於香港,於是「吵著要從美國回來報道回歸」。閭丘坦言,那時才開始感覺到自己是一名「香港人」。

但要數到真正讓閭丘確認自己是香港人,則是二零一零年初的反高鐵事件。在「我在中國第十六期」的論壇上,閭丘談到她的身份轉變:「我站在立法會外面,看見那些年輕的「八十後」表達他們的訴求,我感同身受,我發現自己是那麼關心它。」

「當這個城市真正當成自己的家,這時你才會關心它可能的點點變化,政策制度的調整等等」。一如閭丘所言,回流後的她,開始留意本地新聞,積極在網上發表對時事的意見,記者問她是否「要當影響社會的公共知識份子」,閭丘淡淡地回應:「不是說改變社會,而是承擔自己的責任,因為你始終從這個社會得到了不少東西,那麼你都應該有些東西回報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