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爸爸媽媽,我好想你們。」

「孤獨的時候?就去打架。」


同樣就讀於甲子中學,十五歲的阿明(化名)自稱「獨行俠」。他與同父異母的大哥和嫂子住在陸豐市。父母在東莞當工人,過節也不一定回家。大哥忙於上班,阿明攤攤手說,他只視十七歲的二哥為朋友,但二哥說話成熟,談心時難有共鳴。打架才是他們的相處模式:「吵起上來時就會打,隨便找個理由怎麼都要打一下,我們時常為了燈光這類小事打起來,我不喜歡燈光但他要讀書嘛。」

有說有笑的阿明吞吞吐吐半天,才說出令他封閉心靈的經歷:曾經有朋友要跟他絕交,他跟另一個朋友提起了,豈料這兩個朋友在背後談論他。之後阿明就拒絕再跟人說心事。「心事不跟人談,小事就跟班裡的人聊一下,看一下大家的反應,大事就不會了,放在心裡自己幹掉。」阿明坦言,他要談心事也沒對象,所以不喜歡和人溝通,不可能交到知己:「孤獨的時候?就去打架,玩玩電腦囉。」當問到最親近的朋友是誰,他的表情有些不屑:「我沒有朋友,基本上都自己一個人。因為我不喜歡跟人溝通。」

放學後,阿明從不喜歡直接回家,而是會獨自跑往離家很遠的地方。「有時候會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沒什麼的,就是去玩嘛」玩到天黑,嫂子就算擔心也管不住。就在訪問前一天,他獨自去了登山,入黑後才回家。「家裏人?他們應該也不會擔心。跟他們感情溝通很少。」

全國婦聯於去年發表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活動調查分析報告》以問卷方式訪問了三萬餘名農村留守兒童。報告顯示,逾三成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問題,主要特徵為孤僻及沒自信。由於缺乏基本的親子情感交流,他們大多不擅與人相處。

沒有當地戶口 就不可讀書?

在 內地,孩子出生後需要選擇其父母中的一方的戶籍作為自己的戶籍。教育、衛生、醫療、就業,結婚等等方面也是被根據戶口來管理控制的。在就學、就業 時可以遷移戶口,但有時地方政府會限制遷移的名額,以及徵收高額城市增容費。戶口和福利待遇、就學及就業機會直接掛鈎。如果某人生活在非本人戶口所在地, 那麼他將被視為外來人口,享受不到該地的各種福利,如醫療保障等,以及充足的就學和就業機會。

據 曾在深圳讀中、小學,擁有深圳戶口的中大學生陳文振指,有戶口的學童就讀公立學校,每年學費四千元,但按不成文規定,非深圳戶口兒童要入讀公立學 校的話,每年還要向學校繳交擇校費。擇校費多少取決於學校的質素,一般是一萬元人民幣一年。即使有錢,也要有人際關係才可以。父母要跟學校的主任、校長等 有交情,該筆擇校費才可順利送出。然而,因深圳公立學校的學額需優先給予深圳戶口的兒童,而餘下學額有限,所以即使已繳交擇校費,也不一定能入讀公立學 校。

除了公立學校,深圳也有民辦學校讓非深圳戶口兒童要入讀。但陳文振表示民辦學校質素參差,一年學費由八千至一萬二千人民幣不等,膳食費等雜費都比公立的高。以每月只有二千人民幣左右的民工來說,無論是讓子女入讀公立還是民辦學校,經濟負擔都一樣重,一樣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