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169 Ubeat
P. 3
秀 新
論 新
撰 文
璟 │ 雷 怡
10月初構思題目時,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突襲以色 論。當有媒體使用了「以哈戰爭」時,留言便有人質疑媒體
列,隨後以方宣布進入戰爭狀態,正式響起了戰爭的號角。 的立場,認為戰爭涉及過萬巴勒斯坦人死傷,不只是單一武
如此重大的新聞,當然成為了題目。藉此機會,筆者開始思 裝組織的事件,應是「以巴戰爭」;當用「以巴」的時候,
考在資訊爆炸、情緒主導判斷的時代中,記者應如何保持理 又會討論究竟哈馬斯的行為能否代表巴勒斯坦人民,但終究
性,透過筆下文字呈現現實的面貌? 還是難以下定論。
面對戰爭這般沉重而複雜的題材,我們作為學生難免遲 眼見如此,在用字遣詞以及選材上,我們也猶豫許久,
疑卻步,一方面想談這場戰爭,另一方面又不想透過片面的 最終考慮到大眾對「以巴」的印象更深刻,意思也更淺白,
理解而為事件定性。是次報道以戰火中記者人身安全為主 而選擇了它。接受我們訪問的三位記者,在炮火紛飛下仍堅
題,過程中,筆者與負責的同學談起,她說:「真的感覺到 持報道,其勇氣和堅定令人動容。然而面對他們對以色列針
每一筆都很沉重。」 對記者的指控,筆者和同學們也曾因著「中立」而苦惱掙
扎,不知應否「各打五十大板」。
沉重不只因為受訪者的經歷令人感到悲傷和無力,更因
為從篩選內容到撰寫成文,每一筆、每一劃都盛載著向讀者 寫字很易,但要確保報道公道而恰當卻很難。每日被成
表達訊息的責任。文字是有力量的,透過閱讀文字,我們得 千上萬的資訊轟炸,在意見比事實更泛濫的情況下,說不受
以窺見世界的面貌,而記者想呈現的世界,就藏在字裏行 影響是假的。筆者認為,完全中立並不代表好的報道,但確
間。 保每字每句皆是事實,在情感與理性的掙扎中審視筆下文
字,正是對記者的考驗。正如這次報道中,即使受訪者的
筆者認為,新聞的影響力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中變得 敘述已經足夠清晰,我們仍要嘗試尋找其他的佐證,例如
尤其重要,它不只是歷史的初稿,更是人們對世界的最初印 照片、調查報告、以色列官方的回應等,以表達出雙方的態
象。但碎片化的資訊不只讓讀者,也令我們作為記者,更易 度。在現今世代裏,學習吸收資訊,篩選並且作出公道的描
對於國際事務產生誤解,或是片面的認知。因為資訊零碎, 寫,或者就是記者的必修課,因為當我們作出選擇,便決定
我們或會根據不完全的資料作出判斷。因此,在接收各種資 了讀者眼中的世界將是怎樣。
訊後,記者如何篩選、如何公道地反映現實,成為了難題。
最後,容許筆者自大地說,身為「歷史的撰稿人」,記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以巴還是以哈」、
者手中的筆,重量永遠比想像中的還要重。
「哈馬斯是否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問題經常在網絡引起討
大學線月刊 2023年12月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