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168 Ubeat
P. 50
無障礙遊樂場的誕生
1980年代起,社會開始重視遊樂場的安全。樊樂怡指,
與其花時間設計遊具,再額外花資源處理安全認證,香港
遊樂場管理者選擇較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進口附帶安
全認證的、一式一樣的組合式遊樂場設備。遊樂場管理者
也在此時提高對場地安全的要求,市政局開始分批為轄下
遊樂場加裝橡膠安全地氈。而這個遊樂場面貌維持至近
年。
同時,香港在1980年代開始關注無障礙遊樂空間,一般
的遊樂場卻沒有考慮不同能力和身體狀況的用家。京士柏
公園的兒童遊樂場是當時香港首個通達(accessible)遊
樂場。遊樂場兩個區域以平緩的斜度連接,設有感觸牆、
半抽象的火箭隧道等方便輪椅人士使用的設施。自京士柏
遊樂場後,香港遊樂場管理者逐漸為遊樂場添置組合式無
障礙遊具。
然而樊樂怡認為,遊樂場管理者在京士柏公園後便沒有
做推動遊樂場共融的工作,只是購買一些有共融元素的設
施,例如不同形狀的玩樂板,讓有視力障礙的兒童觸摸、 共融是主調
有轉換平台或斜道,讓使用輪椅的兒童可登上的設施等,
增加多感官元素
「這是一個購買回來的共融,不是有計劃地從空間上規 「共融」元素是近年遊樂場設計師的重要考慮。共融的
劃。」 遊樂環境即不同年齡、不同能力,包括幼兒、小學生、青
少年、身體殘障或其他特殊需要的兒童均可自由享用各式
直至2018年,屯門共融遊樂場的落成,香港遊樂場的發
遊樂設施。樊樂怡指,香港遊樂場設計師開始有這方面的
展方向方有新突破。
考慮,是因為世界大勢所趨,整個社會有意識增加公眾參
與。關注兒童遊戲需要的機構也有推動,擔任建築署遊樂
環境顧問的智樂兒童協會(下稱智樂),就屯門共融遊樂
▼遊樂場研究者樊樂怡期望遊樂場可以成為大家一同經營的公共
空間,亦希望遊樂場管理者能夠「多一點將遊樂場視作一個空 場的改建工程提供意見。
間,而不是一個設施。」(陳子昕攝)
屯門共融遊樂場是香港第一個以無障礙為主題的兒童
遊樂空間,讓不同身體狀況的兒童都能在同一個遊樂場玩
樂。智樂兒童遊樂協會遊樂環境顧問袁漢昌研究香港遊樂
場的設計逾20年,他憶述智樂在2009年進行遊樂場共融的
研究調查時,有家長在新聞媒體分享她帶20多歲、有智力
障礙的兒子去公眾遊樂場時遇到兩個障礙;遊樂設施不
足——她的兒子需要玩『嬰兒車式』的韆鞦(即配有安全
帶的韆鞦),但在她居住的地區沒有這款韆鞦,另外,兒
子在排隊玩韆鞦的期間,其他兒童對他會有微言,甚至遇
到歧視和欺凌的情況,指出當時的遊樂場沒有共融遊戲。
50 大學線月刊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