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168 Ubeat
P. 4

以純粹為了升職加人工博花紅,而不是為了善良或展現善                            筆者亦相信,即使不從事新聞行業,其實每個人都可以
            良,對報道的人與事,可以冷眼,可以懶理。」可即使如                         是記者。我們生來就如同海綿般吸收、感知這世界,我們
            此,仍有許多堅守新聞工作信念、超越自身利益、關心社                         擁有發現、記錄、傳遞的本能,而記者之所以能成為一份
            會的記者們,無論在多壞的時勢,都仍一往無前,報道真                         職業,是因為他們受過訓練後,更懂得發掘、判斷及消化
            正與公眾利益相關的新聞。                                      資訊,進一步協助讀者理解,更重要的是,去呈現陽光照
                                                              耀不到的陰暗處。
                但自認沒有那般宏大理想、卻仍在做記者的人,是為了
            甚麼?箇中原因其實很平凡。有人為追尋興趣,滿足自己                            若能把握這份記者精神、技能及守則,其實每個人,無
            的好奇心;有人喜歡創作,卻不天馬行空,想透過新聞訓                         論身處哪個崗位、運用甚麼形式,都能夠記錄事實、貼近
            練培養時事觸覺、累積閱歷;有人因為性格、能力合乎新                         真相,甚至超越記錄,去表達,如同近期上映的電影《尚
            聞工作要求,便一直做;亦有人從新聞工作獲得滿足感。                         未完場》、《白日之下》,最觸動我的,並非作品內容,
                                                              而是那班長年累月地發掘黑暗、雕琢呈現、回應社會的創
                筆者以往常苦惱自己當記者的理念不夠宏大,更因此質                      作者;甚或超越表達,去行動,如同兼任清潔工的藝術家
            疑自己是否適合從事新聞工作,即將畢業之際,還不懂回                         程展緯,身體力行地為基層勞工爭取權益,他說過這樣一
            答「做不做記者?」這問題。卻逐漸發現,也許再怎樣苦                         番說話:「藝術家要洞悉整個社會運作的框架,找到自己
            思,也不會得到真正能說服自己的答案。                                應該站在甚麼位置。」

                那麼,與其思考「做不做記者?」,不如思考「我是為
                                                                 這樣的人,遍布各行各業,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從他
            了甚麼而做記者?」
                                                              們身上看見的,正正是那份「記者精神」。如此,我們又
                                                              何須糾結應否當一名新聞記者。最緊要的,當是找到自己
                筆者相信,當我們一路尋找答案,最終必會找到屬於自
                                                              的聲音,向那方向探索。
            己的路,它未必是新聞行業,也未必是任何固有行業,我
            們會發掘出新的路向,也會創造出自己認同的身分。







































            去年記者班完成《大學線》編採工作,在新亞書院圓形廣場合照。

       04   大學線月刊 2023年11月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