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廣播 期望聽眾達十萬
D100是前DBC的延續,鄭經翰表示:「其實我們現正在做的事情和DBC當年的構思沒有分別。」DBC變成D100,不同的只是傳播方式。由於沒法使用大氣電波,D100只可以透過網絡作為傳播媒界,聽眾用智能電話下載D100應用程式,或登上電台網頁收聽,錯過節目的聽眾也可以在視頻網站Youtube收聽重播。
為方便不懂得使用電腦或沒有智能手機的聽眾,D100還提供電話熱線讓聽眾打電話收聽直播。鄭經翰指,現時每小時約有五萬人收聽節目,希望聽眾人數未來會增至十萬,可與主流傳媒競爭。D100並建立了社交網站Facebook專頁與聽眾溝通,更新節目內容及暢談熱門時事話題等,提供平台給市民發表意見及討論。
鄭經翰指,D100並已嘗試推出論壇式戶外直播節目,模式與港台節目《城市論壇》相似,討論政治、民生議題。早前電台小試牛刀,就「港台鄧忍光事件」於旺角行人專用區舉行「城市論壇Crossover頭條新聞」節目。他表示,將來會在香港以至海外舉辦活動,聯繫聽眾及收宣傳之效。
D100將會增至四條頻道,其中以英語和普通話為主的「大同台」已於三月率先試播,於周日播放英語烽煙節目《Teacup in a Storm》及普通話國情節目《聽風者》,探討中國社會、民生等問題,供國內外的中國人發聲。其餘三條頻道分別為討論時事的「大聲台」、娛樂生活的「大家台」及音樂為主的「大歌台」。
靠民間集資的社企
D100資金緊絀,目前主要靠鄭經翰和何國輝出售DBC股份得來大約四千萬元的資金維持運作。鄭經翰表示,曾想過把D100變成收費電台,但因為不想限制收聽人數,決定參照美國公營廣播模式營運,不作收費廣播,亦不依賴廣告,把D100定性為「以民為本的社會企業」。聽眾可選擇自願捐款六百元成為D100會員,以示支持D100理念的象徵。全港市民都可免費收聽節目,沒有會員之分,但重溫節目則要收費。除了會員費,D100將來亦靠商業贊助支持。D100每年營運經費大約要二千萬以上,他相信短期內收入足夠維持電台運作。
鄭經翰不擔心商業贊助會變成「賣廣告」,相信贊助者是認同D100理念的,不會涉及任何推廣成分。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教授卻認為,D100的運作不可以因收費模式而定義為公營廣播,因為D100現時的營運方式類似香港獨立媒體(inmediahk)的模式,以維持經營成本,未必與公營廣播有關。因公營廣播的其中一個條件是政治中立:「我很難判斷一個收商業捐款的機構是政治中立、是一個不受其他財政來源影響的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