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青年養老院」紅遍網絡 是創新?是噱頭?

青年養老院
內地近來興起青年養老院,一般指聚集大概18至45歲的青年,到鄉村體驗另類旅宿生活,藉此短暫擺脫日常生活壓力。(大學線製圖)

在內地的農村,房子外牆上掛起「青年養老院」的橫額,年輕人聚在院子裏一起彈琴唱歌,享受無拘無束的感覺。這些場景是來自微博、小紅書等內地社交平台的影片帖文。今年初,「青年養老院」於內地掀起熱潮,高峰時期更遍布全國各省。網絡上流傳大量宣傳帖文,留言版亦有不少人查詢詳情。此類「養老院」的對象並非老人,反而標榜「青年交流空間」、「短暫逃離,療癒心靈的人生中轉站」、「回歸自然」等字眼,以廉價租金、豐富活動和休閒環境為賣點,吸引年輕人入住。

不少網民撰文分享養老院依山靠水的環境和日常,表示入住後能讓身心真正休息。不過,仍有人質疑所謂療癒和解決煩惱的真實性,亦有民宿老闆承認青年養老院只是宣傳噱頭,實際上與青年旅舍、民宿的區別不大。

記者 |馬啟燊 楊靖曈 編輯 | 黃浩俊


青年和養老院兩個詞本來是對立的,然而疫後中國經濟疲軟,青年失業率飆升。職場競爭激烈、生活成本上漲等壓力令「躺平」念頭廣泛出現於年輕群體中,青年養老院應運而生。從小紅書上搜尋「青年養老院」,有超過一萬則帖文。對經營者而言,這股熱潮為他們帶來新商機。

建青年專屬空間 回歸樸素生活

躺會兒青年養老院位於成都天府新區,創辦人楊闖世表示,養老院的創辦目的是讓青年從工作和家庭困境中得到一個解壓、喘息的空間,而非建立一個單純「躺平」的地方,故不會讓年過45歲和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入住。

躺會兒今年7月建立,楊闖世投入逾200萬元租下荒地,改建成30多間房子,提供約60個宿位,又讓住客參與耕種、餵養動物等田園體驗活動。躺會兒只接受預約,並透過問卷,了解客人的年齡、喜好和工作,簡單篩查符合條件的住客,最低收費為每月1200元人民幣。楊闖世解釋他們的營運模式能減低成本,舉例院內膳食主要來自上一批住客耕種的農作物,故此沒有額外購買食材的開支。加上,躺會兒歡迎旅客打工換宿,讓他們幫忙收拾房間,以換取食宿。住客更能利用自身技能,舉辦興趣班予其他住客自費參與,例如瑜伽和小手作等,養老院會給予活動所得收入的三成作為分成,藉此打造一個鼓勵青年樂於社交的地方,透過大自然生活,暫時卸下城裏的壓力。

躺會兒會把住客耕種的收成分配作日常飲食,也會在市場上銷售以獲取利潤。(受訪者提供)大學線 內地「青年養老院」紅遍網絡 是創新?是噱頭?
躺會兒會把住客耕種的收成分配作日常飲食,也會在市場上銷售以獲取利潤。(受訪者提供)

青年養老院作宣傳噱頭 提高知名度

早在2020年,楊闖世已在成都郊區營運農場度假村,他表示度假村轉型前後的營運工作並無太大差別,只是把名字改成青年養老院,收入便比以前增長兩倍以上。他解釋,「青年」和「養老」是兩個矛盾的概念,因此形成衝擊感,掀起這股熱潮。現有約七至八人的團隊經營逾百個小紅書帳號,由於員工也在該處居住,部分帳號會以住客身分分享養老院日常,亦有些會表明是員工。

他承認,青年養老院是一個宣傳的噱頭:「如果沒有一個宣傳的入口,好的產品還是銷售不出去。」他指藉著追逐媒體上的熱門話題,可令知名度倍增,連帶增加流量和營業額,形成互惠互利的局面,住客可以便宜租金體驗新生活,經營者又可擴展業務。

楊闖世具10年以上網絡營運經驗,工作之一是為企業做品牌策劃。(受訪者提供)大學線 內地「青年養老院」紅遍網絡 是創新?是噱頭?
楊闖世具10年以上網絡營運經驗,工作之一是為企業做品牌策劃。(受訪者提供)

旅遊業受重挫 民宿轉型自救

30歲的崔凱於2018年聯同合夥人在河北省野三坡經營民宿生意,以內地旅客為主要客群。去年8月經歷洪災後,當地多個景點受損,崔凱的民宿因斷水斷電、房屋損毀的問題而無法營業。崔凱明白單靠景點無法吸引人流,保留以往的營運方法有可能令民宿丟空。修復民宿半年後,他決定轉型成為「觀野青年養老院」,吸引青年體驗當地鄉村生活,並提供約50個宿位,月租1999元人民幣。

崔凱(左一)跟另外五位合夥人分工營運觀野養老院 ,部分負責網絡營運,部分負責日常營運。(受訪者提供)大學線 內地「青年養老院」紅遍網絡 是創新?是噱頭?
崔凱(左一)跟另外五位合夥人分工營運觀野養老院 ,部分負責網絡營運,部分負責日常營運。(受訪者提供)

崔凱認為養老院有別於民宿,會提供食宿以外的一系列活動,包括與附近私人營運的水上樂園景區合作營運,讓住客參與娛樂活動。除一般住客外,有來自中國各地的才藝老師到村內舉辦興趣班以換取基本住宿,也有部分青年人因失業問題而到此「以勞換宿」。有別於躺會兒養老院,觀野養老院並無年齡限制,認為心態開放也能稱為「青年」。

觀野青年養老院的住客大多願意積極參與各種負責人主辦的興趣班,例如瑜伽。(受訪者提供)大學線 內地「青年養老院」紅遍網絡 是創新?是噱頭?
觀野青年養老院的住客大多願意積極參與各種負責人主辦的興趣班,例如瑜伽。(受訪者提供)

崔凱表示民宿改成養老院後,入住率相差不大,他亦不期望轉型會帶來更多營利。雖然利用青年養老院的噱頭為他們吸引了新住客,但他認為「養老院」帶有「終點」的意味,而這與自己「讓青年人短暫調整再出發」的創業理念相反。為了避免引起外界誤會,會逐漸減少使用「養老」一詞,將來或會改為「青年充電站」等較正向積極的名字。

談及行業的未來,崔凱指青年養老院的熱潮有下滑趨勢,亦相信「跟風」開業的院舍在熱潮過後或會倒閉。他認為在創業過程中,容易在改造院舍和網絡營運上投入過多成本,實際上卻「真的不賺錢」,成功機率較小。

轉換環境 期望落差

宣傳影片呈現養老院美好的一面,不少住客亦在網上分享入住養老院的良好體驗,形容「真的能解壓」。同時,也有批評的意見表示體驗並不圓滿,青年養老院只是門面包裝,實質甚至比一般民宿更差。

30歲的吳小姐半年前因家庭矛盾,想找一個可以喘息的空間,故計劃出外旅遊,換個環境休息。小紅書上,一家位於雲南西雙版納的新青年養老院吸引了她。她對宣傳照片中的近郊風景,還有瑜伽、種菜等餘暇活動的觀感頗佳,又受到月租1680元人民幣的價錢所吸引,便通過微信與負責人預訂和繳付全數月租。今年3月,吳小姐獨自從上海飛往西雙版納,準備迎來一場療癒身心的旅程。

吳小姐約凌晨1時到埗,要自行乘搭計程車前往位於農村的的養老院,村內沒有路燈,道路窄小迂迴,使她在漆黑的郊外迷路。抵達養老院後,又發現晚上沒有熱水洗澡。她向老闆反映,對方卻反問「那我房間為什麼有熱水啊?你不行就到我房間去洗啊。」老闆的態度令她頓感錯愕:「怎麼會有這樣的老闆?設備沒完善好肯定是你的問題,你要想辦法改善,而不是發牢騷!」

吳小姐入住的青年養老院,經營者自稱為全國首間。(受訪者提供)大學線 內地「青年養老院」紅遍網絡 是創新?是噱頭?
吳小姐入住的青年養老院,經營者自稱為全國首間。(受訪者提供)

「條件非常簡陋,就是完全跟想像的都不太一樣」

她在居住期間亦遇到其他起居問題。養老院的宣傳指可提供收費餐點,店家卻要求住客自行解決膳食。迫於無奈下,吳小姐須乘搭40多分鐘的計程車到市區解決一日三餐。此外,衛生情況欠佳,令她感到不適:「很多設備都是二手破爛的,感覺特別不舒服。」故她寧願手洗衣服,也不使用公共洗衣機;更沒有清潔人員打掃房間。吳小姐本以為養老院會具備一般民宿的基本設施和服務,但現實與預期相距甚遠:「廚房沒弄好、樓道都很髒,就相當於一邊開業一邊在完善。」她更指入住不久後,四位負責人中有三位為處理正職和私事離開養老院,對住客反映的問題也是不置可否,感覺只是隨便經營。

事後吳小姐回想預訂流程:「沒有一個正規的預訂手續,例如登記身分證。如果他真是騙子,你可能也找不到。」此外,養老院位於郊野地區,入口對外打開,通往客房的樓道也可隨便出入,令吳小姐長期擔心保安問題。

實際情況與宣傳貨不對辦

青年養老院的賣點之一是舉辦活動,專門為青年提供社交空間。不過吳小姐表示店家並沒有限制住客年齡,曾遇到小童和長者住客。負責人沒有舉辦宣傳中提及的瑜珈、種菜活動。唯一一次是商家宣稱會帶各住客爬當地有名的基諾山。當時,吳小姐和幾位住客踴躍報名。到埗後才發現地點變成不知名的小山,身旁更多了一位網紅隨行。期間,負責人幫忙拍攝她們嬉水的畫面。事後,吳小姐才發現照片被網紅用作影片素材。絕無僅有的活動竟是店家的宣傳手段,她對此感到氣憤:「如果你真正有做到一些活動福利給住客,那倒無所謂,但他就只是為拍素材才去做。」

住客漸對養老院的活動失去期望,後來自發組織玩遊戲、吃飯和出遊。但吳小姐認為住客的聯誼僅限於此,不會更深入交流。他們雖交換了聯繫方式,但離開養老院後便沒有再聯絡。

她表示那裏雖美其名曰青年養老院,其實就只是民宿。這趟一個月的旅程的確能讓她調整心情,不過她再三強調並不是養老院的功勞:「就算不住在他那裡,在另外一個新環境也會好起來。」她認為負責人馬虎經營,浪費了當地的美景,為此感到遺憾,亦坦言下次會選擇具完善配套的酒店或經正規網站預約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