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放眼盡是行李箱,膚色各異的遊客在公園席地而坐。早上喚你起床的,竟是行李箱輪子的聲音和陌生的語言。自己住了幾十年的小屋,突然成了「打卡」熱點,人人都拿著相機,在你家窗前探頭探腦,一對對好奇的眼睛,彷彿在參觀奇珍異獸。當自由行客塞滿香港街道,原來荷蘭的幾座城市也擠滿旅客,當地人怨聲四起。
撰文│馮婥瑤 編輯│曹舒平 攝影│馮婥瑤 美術│呂美珊
(作者馮婥瑤,新聞與傳播學院四年級生,現於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謨斯大學交流。)
翻查荷蘭旅遊局研究報告,荷蘭遊客人數預計在未來數年將增加五成,由2017年約4,000萬,增至2030年的6,000萬。其中最熱門的觀光城市是首都阿姆斯特丹,每年約有1,800萬遊客,對一個人口只有85萬的城市而言,實在是不能承受之重。
市政廳近年著手限制旅客人數,惟成效不大。當局鼓勵遊客到其他城市,以「鄰近阿姆斯特丹」為綽頭,連120多公里以外的弗里斯蘭省,也被包裝為「阿姆斯特丹湖區」。可是弄巧成拙,此舉令阿姆斯特丹更加成為遊客必經之地。去年,市政廳開始規定短租平台的房東登記,擬停發新旅館建築牌照;今年計劃搬遷紅燈區,又提高旅遊稅至7%,更於上月初拆除首都阿姆斯特丹的「I amsterdam」的字母地標。這個打卡熱點是當局於2004年為促進旅遊業而設,結果反而導致遊客人數不勝負荷。在地標拆卸前,各地網媒竟還呼籲讀者把握時機到阿姆斯特丹打卡,令人潮不斷。
筆者也曾到訪這大城市,好不容易擠出國立博物館,隨即被黑壓壓的人潮推往幾步之遙的I amsterdam。這個地標雖無特別之處,但旅人總愛在紅白巨型字母前拍照,證明到此一遊,甚至爬上爬下,玩得不亦樂乎。除非在清晨時分來留倩影,否則,相片中只能看見一個個人頭,你也只會淪為路人。
過度旅遊為本地人帶來惡果
旅客或許享受這種熱鬧,但當地人卻深受其害。18歲的當地學生Nanique Kok在阿姆斯特丹大學主修旅遊管理。她形容:「每天早上總被導遊口中的城市歷史吵醒,每晚都有新鄰居,門前偶爾趴著醉漢,人人衝著毒品、啤酒、性而來,這是種恥辱。」她頓了頓:「不過我還是愛旅遊業,因為可以聯繫來自五湖四海的人。」
比起態度較開放的年輕人,老一輩的荷蘭人似乎更反對過度旅遊,希望捍衛本土文化。Nanique 51歲的母親是傳統保守派,她對荷蘭擠滿旅客非常反感:「如今滿街都是紀念品商店,商品刻著『阿姆斯特丹』,但真正的阿姆斯特丹人才不需要它。」當她欲逛地道小店,卻發現很多食店都由外國人開設,當地小吃店早被「過江龍」取代,商店亦賣一式一樣的紀念品,翻到水晶球或磁貼的背後,標籤上也不見得是「荷蘭製造」。眼見阿姆斯特丹的餐牌和產品簡介全變成英文,她開始擔心荷蘭會失掉母語:「這裏該是屬於荷蘭人的城市,而非只取悅旅客。」她每次走進餐廳,侍應都只對她說英文,令她覺得被冒犯,更因不滿自己的語言漸漸消失而憤怒;又經常有人混淆德文(Deutsch)與荷蘭文(Dutch),令她相當困擾。
風車村村民派明信片表達不滿
大城市人滿為患,問題尚未解決,小村落也開始淪陷。沒看過風車,怎稱得上來過荷蘭?在鹿特丹的小孩堤防風車村 (Kinderdijk) 屬世界文化遺產,設有19個風車。當地居民僅60人,但每年遊客人數卻超過60萬,是居民人數的1萬倍。在路邊擺賣紀念品的居民冷笑幾聲,戲言:「如果我再提高價錢,我很快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了!」居民並非不歡迎旅客,但當大批旅客蜂擁而至,就會嚴重擾亂當地人生活。豈料政府最近擬將旅客人數增至85萬,並加開一座碼頭,方便大型遊輪停靠風車村。消息一出,居民終於忍無可忍。
負責處理當地民生事務的組織「Leefbaarheid(宜居性)」,禁不住率先反擊。他們皺著眉頭慨嘆,時有小孩踏進花園大呼大叫,有攝影師向居民投訴風車的方向破壞構圖,有人誤以為穿泥黃色木鞋的居民只是演員,更有一家大小圍在私人院子裡的木桌吃雪糕。「感覺就像一大堆陌生人坐在我家客廳,自己有時成為了動物園的籠中物。」Leefbaarheid團隊特地製作短片,控訴過度旅遊造成的不便,又在村內派發明信片,讓遊客正視過度旅遊的問題。旅客從居民手中接過明信片,發現上面竟非讚美景色的字句,而是寫著:「多謝你的造訪,磨坊工人與家人已在此生活幾世紀。這裡每年有60萬名遊客,但只有60名當地居民,比例是1萬比一。#過度旅遊(Overtourism)」
由遊客做起 尊重當地人
鹿特丹伊拉斯謨斯大學媒體、傳播與文化講師Nicky van Es,主要研究不同的旅遊模式。他明白居民的出發點,但質疑其成效,始終明信片受眾是已到訪風車村的旅客。他指:「政府可由上而下地改變旅客選擇目的地的思維,對景點限制每日遊客數量,並推廣其他城市的獨特性。」不過他承認,荷蘭這小國缺乏地方分散人流,尤其旅客大多只會匆匆忙忙地逗留三兩天,就得趕往巴黎、柏林、維也納等城市,根本不會考慮荷蘭其他城市。若開發地道秘密路線,又擔心會擾民。他苦笑,當其他旅人拼命把足跡踏遍世界各個角落,熱愛度假的荷蘭人反而不追求知名景點或高級餐廳,寧可逃到國內的小島,讓自己放鬆紓壓,所以當本屬自己的水鄉澤國變得喧鬧,荷蘭人特別不滿:「最有效的措施是,旅客由個人做起,認清旅遊目的,學懂尊重當地人。」
當世界各國也各出其謀,吸引旅客,荷蘭居民只暗暗許願,期望可以靜靜地躺在家園外的草地,讓陽光穿過婆娑樹影;看著縱橫交錯的運河,呷口咖啡,享受屬於自己的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