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說他不怕死,他要麼是說謊,要麼就是啹喀兵。」幾乎每個啹喀兵(Gurkhas)都知道的這句名言,透露了啹喀兵的驍勇強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啹喀兵開始隨英軍駐守香港,竭力守護香港半世紀,元朗的廓爾喀軍人墳場就埋葬著五百多位為港捐軀的啹喀兵。
直到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駐港軍人亦由啹喀兵為主的英軍改為解放軍。香港歷史中啹喀兵的痕跡逐漸模糊,有人離開,有人繼續留港生活。老兵雖已脫下軍服,卻沒有忘記當啹喀兵的榮耀,在港安家落戶的老兵只希望:「所有(香港)人都認識我們。」
記者│詹芷雅 吳斐琛 編輯│盧鳳媚 攝影│馮一芯 盧鳳媚
啹喀兵是尼泊爾裔軍人,但並不是所有尼泊爾人都能成為啹喀兵,首要條件是要生在「對」的家庭。尼泊爾的種姓制度以五大階級劃分人的高低,頭三級被稱為「純潔的人」,隨後的兩級被稱為「不純潔的人」。階級除決定他們的職業,亦成為英軍挑選啹喀兵的基本條件。那時候,啹喀兵必須來自四個特定的種族,包括位於尼泊爾西部的Gurung和Magar Thapa,以及東部的Rai和Limbu,他們都來自第二階級,但在家鄉放牧及耕作的收入遠遠不及當啹喀兵的待遇好。
然而,擁有先天種姓的優勢,不代表可以馬上成為啹喀兵。只有年齡介乎17至22歲的年輕男性才可參與選拔,而且啹喀兵對高度、體重、胸圍都有嚴格要求,並要通過身體檢查、體能測試和基本英語和數學測試等,更有專門針對食指力量的測試,確保他們在戰場上可扣動槍械的扳機,於千鈞一髮間取得勝利。成功入選為啹喀兵後,英國就會把他們派到英國殖民地訓練和從事軍事工作,展開長達十多年的啹喀生涯。
17歲的Hempratap Gurung成功入選成為啹喀兵,1980年來到香港,在石崗軍營接受為期九個月的訓練,如負重45磅在兩小時內行走八英里、在11分30秒內完成1.5英里的長跑等,務求令他們具備良好的體能。完成九個月的軍訓生涯後,新兵就會被派到不同部隊,包括運輸團、工兵團、通訊團和步兵團,而Hempratap則成了啹喀運輸團的一分子。
縱有死傷繼續訓練
二戰後香港並無重大戰事,啹喀兵卻毫不鬆懈,不斷操練,隨時準備出動。但訓練相當危險,程度或更甚現實情況,不時出現意外,Hempratap在1984年的一次演習中便目睹不幸。
當時數百啹喀兵在羅湖軍營進行內部保安演練,以應付大型騷亂,Hempratap所屬的兵團被分派擔任進攻一方,駕駛一輛重達10噸的裝甲運兵車,撞擊大型障礙物以清理路面。由另一步兵隊擔任的敵方則堆起灑滿煤油的障礙物,製造高達十餘呎高的烈焰,堵塞軍方的去路。
由於裝甲車內的駕駛員只可透過小窗口觀察外部情況,視線受限,只能依靠同車司令的指示行事。後來二人因急於行動而溝通出錯,裝甲車撞向火堆,頃刻間雜物亂飛,火苗亂竄。
身處另一裝甲車內的Hempratap幸而未受波及,但當時有飾演敵方的啹喀兵身處火堆附近,其中七人受傷,更有一人於送院期間傷重不治。此事仍歷歷在目,Hempratap說:
「演習素來艱辛且逼真,不少處於後方的士兵以為這是演習的一部分,沒想到竟是真實事故。」
其中一位傷者是Hempratap同期加入軍隊的同鄉好友,他憶述,到醫院探望時,眼見朋友失去整個腳掌感到很難過,卻又無能為力。儘管行動在意外後即時暫停,但訓練並沒有因此而取消,意外的第二天就立即移師石崗軍營繼續完成演練。對於訓練的危險程度,Hempratap指,啹喀兵必須絕對服從司令,即使受驚,也別無他選。絕對的服從性、忠誠且勇敢,是英軍起用啹喀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