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詠昕 攝影│郭詠昕 美術│馮一芯
「2017,一定要得」這句話言猶在耳。然而,所謂政改早已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本土、自決、獨立,眾說紛紜,香港人「得」到的,似乎只有社會撕裂。
回顧近年,香港人「失」的似乎比「得」的多。立法會選舉中,候選人、議員接連被取消資格,繼而人大釋法,「失」的是選舉、被選權;銅鑼灣書店事件,「失」的是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朱凱迪揭露的官商鄉黑,「失」的,是本已無幾的信心。
在梁振英治下,香港人似乎沒有一刻安寧。面對著荒謬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香港人反而出奇地冷靜。
應該說,是無感。
那麼2017年的來臨,對香港人來說會是希望,或是虛妄?面對著政治帶來的無力,有人不甘,更多人視而不見,只願思考「今晚吃甚麼」。
如箭在弦的特首選舉,能否射穿香港人的無力,一矢中的,解決香港人近年的不安?
梁振英宣布不參選行政長官,令不少香港人終於鬆一口氣。然而,特首候選人在社交媒體開闢另一戰線,落區表親民,最後力證自己有多「離地」,由鬥政綱變成鬥公關,網上人人都是評論家,香港未來更添未知之數。
小圈子的特首選舉本就不需要民意授權,但現時開打的選舉,看來卻重民意、重呼聲,傳媒不斷透過蛛絲馬跡,猜測誰是中央屬意的真命天子;一邊叫小市民眾籌,一邊找來政治「巨星」坐定粒六,一邊繼續扮「成熟」,一邊只講法治,誰可突圍而出?
政治角力愈發嚴峻,政治光譜愈擴愈大,分歧和自說自話成為常態,本土派在去年旺角衝突後新軍崛起,梁天琦在新東補選得六萬多票振奮本土派人心,到立法會選舉兩名青年新政候選人奪六萬入議會,各人屏息凝視,最後卻只一場空,六萬民意,誰可代表?
帶住一個又一個疑問,一顆無力但又不甘的心,今期《大學線》找來被喻為社會未來的大學生,雖然沒票在手,但他們仍想對香港未來作一個表態。
另一邊廂,當天在旺角前線的年輕人回望,再經歷本土派的偃旗息鼓、主要人物退下火線,這群年輕人會跟著本土繼續前行,抑或心灰意冷,漸行漸遠?而在立法會中投下兩位被DQ(取消資格)的議員,來到今日,這些大學生選民仍是當日的本土新生代嗎?
在這些年輕人眼中,香港的未來是怎樣的呢?
2017,得唔得?或許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走得多,自然成了路。那麼香港又將以甚麼姿態、走哪條路線離開這個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