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蔡珮珊 記者│崔詠芝 攝影│蔡珮珊
不少女士總希望自己長得又高又瘦,最好永遠不會發胖。但對於那些身材高挑、瘦削和四肢纖長的馬凡氏綜合症 (Marfan Syndrome)患者來說,他們卻只有苦笑。
馬凡氏綜合症又稱蜘蛛人症,它是一種罕見疾病,目前已知可因人體第十五對基因的異常造成。由於患者身體結締組織脆弱,引致他們的眼睛、心臟、血管、骨骼等容易有病變。然而病症的變異很大,嚴重者可能一出生便夭折,有些則到成年後才被發現。目前並沒有正式統計本港有多少人患上馬凡氏症,亦沒有專科醫治,只能在病發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Steve——身上血管如計時炸彈
現年四十六歲,身高一米八八的劉志強(Steve)自小因「手長腳長」,所以中學時被選入籃球校隊,但劇烈運動令血管更受壓,加速病發。Steve說:「病變令血管因血壓變大了卻不會生長,變得越來越薄,就像膠管般脹到某一程度便會爆裂。」但他當年仍懵然不知。
直到八年前的一個晚上,Steve突然感到胸口和背部一陣劇痛:「好像被劈了幾刀,痛得在床上輾轉反側!」到私家醫院檢查時才知道是心血管撕裂。Steve說:「做手術前醫生形容我的血管就像用線吊起的豆腐,隨時會爆!」結果要即時接受心臟手術,過後他才確診為馬凡患者。
確診馬凡 改變人生
病發時Steve與太太結婚兩年,事業才剛起步,生活卻在發病後一夜變天。他住院半年,心血管病情反覆,前後做了三次開胸手術,防止因心血管撕裂而致命,他說:「好像所有事都不用再想了,所有計劃都不知還能否做到。」他坦言當時的打擊很大。
惟冷靜過後,Steve與妻子重拾人生方向,把家人放在首位。兩年前,二人儲夠積蓄,便決定提早退休,重拾以前為了工作而放棄的興趣,例如攝影、陶瓷等,並參與一些義務工作,及成立馬凡氏綜合症協會,與一眾病人透過網站、講座,增加社會對馬凡氏的認識。
Cat——脊柱側彎如壓扁的檸檬茶罐
現年三十二歲的Cat中學時已有嚴重呈S型的脊柱側彎,當時事隔兩年便由十多度變成七十幾度,「就像檸檬茶罐縮短了三份之二,肺容量也只剩三份之二」,心臟的負荷亦因而加重。
身高一米七三的Cat不時在街上暈倒,更試過三次「爆肺」,分別在家中、街上、醫院探友時,突然感到呼吸困難,半邊身劇痛,但在港檢查多次卻未知原因。後來到英國留學,當地醫生看見她的病歷,知道她曾做過脊柱手術,加上異於常人的身高比例,認為有可疑,便免費為她做基因檢驗,並確診患上馬凡。
馬凡也為Cat帶來生活上諸多不便。例如她有一呎長的腳板(四十四號),而且腰短腳長,所以經常買不到鞋和長褲,衣服永遠不能合身。另外。作為女生,衣著打扮卻沒有太多選擇,「我經常說笑,可以用我的腳量度單位面積,很準確!」Cat笑說。
樂觀的心 期待新生命
懷孕本會加重心臟負擔,而對馬凡患者來說,風險和壓力更大。但Cat和當時男朋友仍希望組織家庭,因此決定早點趁身體尚能承受時結婚生小孩。
可惜,馬凡也是一種遺傳疾病,如父母其中一方為患者,下一代便有一半機會患上此病。「當小朋友出世,我看見他的手指,便知道他有事,因為手指腳趾很長,我從他身上看到自己的特徵。」雖有心理準備,但得知兒子遺傳了馬凡時,Cat仍忍不住痛哭。不過由於Cat和丈夫有宗教背景,對於生老病死的觀念比較豁達,所以還是接受了。
可是有一件事令Cat很揪心,因為一個嬰兒的重量足以影響她的心肺,所以她無法抱起兒子:「連最簡單抱起自己兒子都不能。」她遺憾地說。Cat的大兒子現年四歲,已經有一百一十厘米高。而Cat現在懷有第二胎,即使身為高危產婦,不過她仍樂觀面對,迎接第二個小生命。
Yan——不希望下一代走同樣的路
三十四歲,身高一米七的Yan,比起一般患者幸運,在初中時的學生檢查已經確診馬凡,可以定期到醫院覆診。即使如此,後來的路並不特別平坦。
Yan中五時,突然感到背脊劇痛,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心臟血管破裂,醫生竟告訴她:「只要等到血不再流就會自然康復」輕率診斷,加上資訊和教育不足,令她不懂得保護自己,也不停病發,出現視網膜脫落、肩膊發脹等病變。Yan住了半年醫院,共做了四次換上下大動脈血管的手術,及一次換心瓣手術。
雖已婚,但大大小小的手術令Yan痛苦不已,她表示不會考慮生兒育女,主要是不想子女經歷自己走過的路:「我已經很辛苦,明知他們很大機會要走同樣的路,我會覺得害了他」。
病人需長期治療與跟進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崔永雄表示,暫時還未有藥物可治癒馬凡氏綜合症。除了定期檢查,也可使用心臟藥物減低心跳速度和收縮力度,將血管脹大的速度減到最低,減少病發機會。
衛生署醫學遺傳服務遺傳輔導組侯偉樂醫生指,衛生署對懷疑馬凡氏綜合症患者提供免費的臨床檢驗、基因測試和輔導服務。不過市民需經醫生轉介預約檢查,至於會否為有臨床病徵的人提供基因檢驗,他則表示現有技術只能檢驗有限基因,所以不能只靠基因檢驗斷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