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南韓「三一節」逾十萬人上街 開著翻譯App採訪集會

大學線 海外來鴻 南韓「三一節」逾十萬人上街 開著翻譯App採訪集會
(謝書羲攝)

每年 3 1 日為南韓的「三一節」,是當地五大「國慶日」之一,紀念 1919 年的抗日獨立運動。今年的「三一節」原為 106 年紀念日,卻多了一重意義與訴求。

時任總統尹錫悅於 2024 年 12 月 3 日晚上突然頒布全國戒嚴令,令舉世震驚。上一次戒嚴已是 45 年前,即 1980 年,由時任中央情報部長兼任國軍保安司令官全斗煥發起的 517 政變,當時更引發遐邇聞名的「光州民主運動」。然而今次戒嚴卻僅維持約六小時便解除,戒嚴令的頒布惹起國內爭議,支持與反對彈劾總統的聲浪持續,「三一節」成為彈劾案判決前雙方動員的大日子。

筆者來南韓交流,又豈能錯過這種大日子。在首爾鐘路區從早上 11 時遊走到晚上 7 時,穿梭在不同陣營的集會和遊行,當日首爾下著雨,氣溫只有 6 度,看著參加者無懼風雨和寒冷,為表達訴求走上街頭,他們那股熱血和團結驅使筆者在那裏待了八小時也不願離開。同時,也可能是筆者事隔五年再親眼看到這種場面,有點被震攝到,這景象較難在香港再看到,所以不想錯過。

撰文、攝影|謝書羲

筆者是新聞與傳播學院四年級生,現正於南韓成均館大學交流。

2024 年 12 月 3 日南韓時間晚上約 10 時 30 分,時任總統尹錫悅突發表緊急講話,指為保護大韓民國不受「北方共產主義」的威脅,宣布即時實施「緊急戒嚴」。

當晚,南韓國內立即引起巨大討論,在野黨、執政黨乃至國民間都充斥不同聲音,支持與反對戒嚴的矛盾至今仍未解決,社會撕裂越變嚴重。因尹錫悅是次戒嚴令被部分人視為違憲,因此他面臨被彈劾,現仍等待憲法法院宣判結果,若彈劾通過,他會被立即停職。同時韓國檢控方於 1 月以涉嫌內亂等罪名對尹錫悅提出拘留起訴,這也是韓國憲政史上首位現職總統有此遭遇,但他於 3 月 8 日已獲釋,而法院則於 3 月 24 日駁回早前被停職的總理韓悳洙彈劾案,韓恢復總理及代總統職務。

營大力號召上街 矛盾加劇

「三一節」前夕,首爾街頭已響起「上街」的號角。旅遊勝地明洞、大學區惠化等地區早在前一日,即 2 月 28 日,已掛上了密密麻麻的南韓國旗(太極旗),部分街道更掛起巨型橫額,呼籲民眾 3 月 1 日上街集會和遊行。

「三一節」當日,雙方陣營集會和遊行大部份聚集在汝矣島,光化門及安國站等首爾市中心位置。雙方陣營雖意見不同,但參加者同樣高舉南韓國旗,支持彈劾尹錫悅集會的參加者會叫喊「捍衛民主」(민주 수호)和「結束內亂」(내란 종식);反對彈劾尹錫悅的人則會同時舉起美國國旗,並高呼「駁回彈劾」(탄핵 각하)及「彈劾無效」(탄핵 무효)。

支持彈劾總統集會的參加者手持結束內亂的標語。(謝書羲攝)大學線 南韓「三一節」逾十萬人上街 開著翻譯App採訪集會
支持彈劾總統集會的參加者手持結束內亂的標語。(謝書羲攝)

不少尹錫悅支持者更乘坐包車,從各城市如釜山、大邱及大田等地,來到首爾參與集會。據筆者所見,當天光化門附近停泊着看不見盡頭的旅遊巴車龍,乘坐包車的參加者多以中、老年人為主。筆者跟隨尹錫悅支持者隊伍走,期間載有反對尹錫悅民眾的旅遊巴駛過,支持者隨即發出一陣噓聲,部分人更做出不雅手勢;相反,若載有相同政見民眾的旅遊巴駛過,歡呼聲便會隨之響起。

光化門附近停泊着大量旅遊巴,車龍不見盡頭。(謝書羲攝)大學線 南韓「三一節」逾十萬人上街 開著翻譯App採訪集會
光化門附近停泊着大量旅遊巴,車龍不見盡頭。(謝書羲攝)

大學師生穿棒球外套 走上街頭

由 33 所國內大學組成的「全國大學保衛自由聯盟」,當天在首爾鍾路區大學路舉行反對彈劾集會。數百人參與,當中包括學生和普通民眾。參與集會的大學生大多穿起刺繡著自己大學校名和校徽的棒球外套,部分人揮動印有大學校徽的旗幟。棒球外套在南韓的大學內極為流行,穿上名牌大學的外套更是一種身份象徵。

大學生集會中有父母帶同小朋友一同參與。(謝書羲攝)大學線 南韓「三一節」逾十萬人上街 開著翻譯App採訪集會
大學生集會中有父母帶同小朋友一同參與。(謝書羲攝)
參加集會的大學生都會穿上印有自己大學校名與科目的外套。(謝書羲攝)大學線 南韓「三一節」逾十萬人上街 開著翻譯App採訪集會
參加集會的大學生都會穿上印有自己大學校名與科目的外套。(謝書羲攝)

就讀延世大學四年級的金同學,當日同樣穿起其大學的深藍色棒球外套,在集會中擔當工作人員,在大學路的石壆派發集會物資及維持秩序。他指戒嚴令頒布後,因形勢混亂沒有參加集會,但總統於 1 月被逮捕,他認為拘捕行動「非法」,便自覺要站出來。他表示,106 年前南韓人在首爾各地高舉著太極旗,爭取着獨立,「同樣地今天我們也要舉起太極旗,站出來守護大韓民國的自由和民主」。他坦言,雖然戒嚴令實施後,市面確實出現混亂情況,但這能讓南韓的年輕人意識到現時在野黨,即共同民主黨的彈劾工作,及 29 次彈劾對南韓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完成訪問後,他與筆者閒談了幾句,他表示自己 2019 年第一次到訪香港,並參加了當時的遊行,他同時提醒筆者在反對彈劾總統的集會時要分外小心,因為最近反華情緒比較高漲,筆者向他道謝後繼續穿梭在集會現場。

高麗大學亞洲研究院教授南光圭當日亦穿上棒球外套,在集會台上講述宣言。他接受筆者訪問時表示,總統尹錫銳的戒嚴令並沒有干犯任何罪,雖然很多人對戒嚴令感到十分意外,但經過尹錫銳的解釋後,大家都會明白在對抗北韓和中國共產黨的情況下,戒嚴令是必須的。作為大學教授,他對於「三一節」有這麼多學生「上街」感到非常自豪,因為學生們都在為自由而戰,為正義而戰,為尹錫銳總統回歸而戰。

高麗大學亞洲問題研究院教授南光圭在台上講述宣言。(謝書羲攝)大學線 南韓「三一節」逾十萬人上街 開著翻譯App採訪集會
高麗大學亞洲問題研究院教授南光圭在台上講述宣言。(謝書羲攝)

「挺尹」與「反尹」看法差天共地 「三一節」走上街頭意義不凡

參與反對彈劾總統集會中,不乏中老年人的身影。52 歲的英語老師全先生當日就在街頭派發物資和號召市民參加,他認為總統實施戒嚴的背後原因是共產主義滲透,有些人在試圖打着民主的幌子,破壞南韓的自由民主制度。他表示過往大多南韓人都不關心朝鮮局勢,但今次戒嚴令喚醒很多民眾:戒嚴實施後,國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國家正在發生什麼。他表示:「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我們便不能正常生活,更不能活在民主自由下」。

52 歲的全先生(右二)在「三一節」參加了反對彈劾總統集會,負責在街頭派發物資和號召市民參與。(謝書羲攝)大學線 南韓「三一節」逾十萬人上街 開著翻譯App採訪集會
52 歲的全先生(右二)在「三一節」參加了反對彈劾總統集會,負責在街頭派發物資和號召市民參與。(謝書羲攝)

反觀在光化門前的支持彈劾尹錫銳的集會上,參加者同樣舉着南韓國旗,同樣支持自由民主,但想法卻截然不同。

參與支持彈劾總統集會的參加者坐在光化門前,聆聽台上發言。(謝書羲攝)大學線 南韓「三一節」逾十萬人上街 開著翻譯App採訪集會
參與支持彈劾總統集會的參加者坐在光化門前,聆聽台上發言。(謝書羲攝)

來自九里市、現年 57 歲的金女士,頭上帶着「民主女性」(민주 여성)的頭帶,身上披着南韓國旗,國旗上扣著「民主市民」(민주 시민)字樣的扣針,在集會現場積極高呼口號,聲音尤其突出。她表示走上街頭是冀讓大韓民國重返正軌,並強烈要求儘快罷免「內亂犯」,又指自己不單是「三一節」走出來,每周六她與同伴都會參與支持彈劾總統的集會。筆者問她對尹錫悅在去年 12 月突然頒布的戒嚴令之看法,她頓時感到非常生氣,並反問道:「向大韓民國國民舉槍和刀的總統能真正守護國民嗎?」不過完成訪問後,她立即收起憤怒,掛起燦爛笑容,並好奇地問筆者是哪裏人,讀哪間大學等問題,她的朋友們頓時也上前湊熱鬧,得知筆者是香港人,他們立即比起大拇指,叫筆者加油。

金女士(左二)披上南韓國旗參與支持彈劾總統的集會,表示每周六都會參與集會活動。(謝書羲攝)大學線 南韓「三一節」逾十萬人上街 開著翻譯App採訪集會
金女士(左二)披上南韓國旗參與支持彈劾總統的集會,表示每周六都會參與集會活動。(謝書羲攝)

反尹旗海中出現熟悉旗幟

集會當日,光化門前聚集着數以萬計的支持彈劾總統的國民,在眾多不同標語的旗幟中,有一面熟悉的繁體字旗幟飄揚,上面寫着 2019 年香港社會運動的標語。

用力揮動旗幟的是一名 16 歲的南韓高中生金同學,他表示 2019 年香港的社會運動使他對抗爭和政治開始感興趣。他這次選擇站出來的原因,是因為總統「非法」頒布戒嚴令,這是他作為一個南韓學生也應該要關注的。他表示對香港的民主化沒有實現感到十分難過,但他也想讓大家知道南韓人也會像香港人一樣,團結起來去對抗不公義的事。

截然不同的示威文化

南韓的示威文化與香港不同。集會現場有樂隊演奏,民眾更會一同高歌,現場氣氛就如演唱會般熱鬧,例如在支持彈劾的集會上,大會播放着動漫主題曲「疾風街道」(질풍가도),歌詞包括「再次給我疾風般的勇氣,即使驚濤駭浪也不屈服」等振奮人心的字句,加上其旋律激昂,過往經常被啦啦隊或大學等用作打氣之用,這次該歌曲也被用於集會當中。筆者事後向南韓同學詢問關於這首歌的背景,同學表示大學活動經常用到此曲目,亦指南韓大部分大學生對此歌曲都非常熟悉,甚至很是喜歡,基本上都能倒背如流。 大會另設有大屏幕,轉播台上表演或發言人的畫面。現場後方亦有大屏幕和喇叭,供民眾坐在地上觀看及跟着叫喊口號。現場人數雖然眾多,但參與者仍然會為留出通道讓其他人走過。此外,雙方集會也有補給站,向參與集會的民眾提供熱飲。

參加集會的人都會拿著標語坐在地上,看屏幕的台上發言和表演。(謝書羲攝)大學線 南韓「三一節」逾十萬人上街 開著翻譯App採訪集會
參加集會的人都會拿著標語坐在地上,看屏幕的台上發言和表演。(謝書羲攝)
集會現場提供補給站,會有熱飲提供,參加者可以免費拿取。(謝書羲攝)大學線 南韓「三一節」逾十萬人上街 開著翻譯App採訪集會
集會現場提供補給站,會有熱飲提供,參加者可以免費拿取。(謝書羲攝)

集會人數以十萬起跳 警方嚴謹佈防 

據韓聯社報道,當地警方非正式估算,尹錫悅支持者在光化門及汝矣島所舉辦的集會,共有約 12 萬人參與,而主辦方則表示稱分別有 500 萬人和 30 萬人參加;在安國站舉行的敦促罷免尹錫悅的集會,據警方非正式估算,有約 18,000 人參加,在野黨則估計有約十萬人。

當天雙方陣營集會地點相距僅一公里,警方動用約 6,400 警力維持秩序,其中有 5,000 警力集中在光化門。現場亦有過百輛警車設置巨大車牆,將兩派集會的人群隔開,避免發生衝突。

集會現場有大量警察維持人流及交通秩序。(謝書羲攝)大學線 南韓「三一節」逾十萬人上街 開著翻譯App採訪集會
集會現場有大量警察維持人流及交通秩序。(謝書羲攝)

後記

因涉嫌內亂而被起訴的南韓總統尹錫悅於 3 月 8 日獲釋,正候憲法法院宣判,預計於 3 月中旬會有結果。過去的總統彈劾案,法院大約會在辯論結束後約兩周宣判,惟尹錫悅彈劾案至今仍未宣判,創下最長時間紀錄。法院外,示威浪潮並未停止,至今每周末兩派仍有不少人聚集在光化門或景福宮附近。不知怎的,集會現場熾熱的氣氛,總讓我想起我城某個夏天的故事。

特別是當筆者看見熟悉的繁體字旗幟在旗海中飄揚,筆者便二話不說立即衝到那個拿著旗幟的人面前,起初筆者以為那是香港人,但原來他只是當地一個 16 歲的高中生,他與其他受訪者不同的是,他使用翻譯 App 時會主動把韓文翻譯成廣東話與筆者交流,但其他受訪者則會翻譯成英文或簡體中文。不知怎的,雖然他不是香港人,卻讓筆者感到一股親切感。他最後還補充了一句,他真的很喜歡香港。

然而筆者的韓文能力僅限「你好」和「對不起」,「三一節」前一晚,特意背誦了「我是來自香港的學生記者」的韓文,筆者就這樣帶著這三句「唔鹹唔淡」的韓文疾走首爾不同集會地點。其餘的對話均要依賴翻譯 App,及前一晚準備的韓文問題。讓筆者感到安慰的是當日的訪問未曾「食檸檬」,參與集會的人都很願意及耐心地回答問題,甚至每個人都會跟筆者說加油。或許是他們心裏有太多想說的話,今次透過筆者的訪問終於能暢所欲言,有時候他們用韓文回答了一連串三分鐘的內容,其實筆者當下也未能理解他們在說什麼,但透過語氣和表情,甚至肢體動作,我大概也能感受到他們的情緒。縱然不同陣營的人有不同看法,但他們都有一樣的情緒,那便是憤怒。從南韓人身上,筆者好像看到,保持憤怒才能讓那快熄滅的信念繼續堅持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