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勞工及福利局發布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指香港將面臨嚴峻的人力短缺問題,預計2028年會缺乏18萬技術人員和勞動力。在未來三年,港府會陸續輸入近一萬名35歲或以下的技工,以填補香港的勞動力缺口。本應惠及業界民生的計劃迎來一浪接一浪的批評。即使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次公開抨擊港府,希望叫停輸入外勞的計劃,但港府仍保持盲目樂觀的心態,實在教人疑惑。
撰文|歐嘉詠
先談本地勞工的問題,首當其衝的便是建築業工人。近年,建造業生意欠佳,不時爆出地盤拖糧、工人欠薪和承建商清盤的新聞。筆者從事建造業的親友表示,外勞計劃開始後,自己的工作量明顯銳減,被強制休假。以前,判頭會不時來電介紹工作,是「工搵人」,現在僧多粥少,變成「人搵工」。筆者打開Facebook的「搵工群」,發現有扎鐵工人出帖搵工,表示自願減薪,只求「搵餐晏仔食」。再者,本地建造業工人工資突減。有地盤工人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時透露,輸入外勞後,熟練技工日薪由$2300,降至$1800。
本來,建造業的工作環境較差,年輕人都抗拒入行,僱主才以高薪吸納勞工。現在,因為政府誤判私營市場發展,又盲目輸入外勞,讓建造業工人工資大減。一旦減薪成為常態,工友的困境只會雪上加霜。年輕工友或許還有機會學習新技能,及時轉工,但年老工友又何去何從?最令人憂心的是,建造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會蔓延到其他行業。已有紡織業技工透露,有部分公司為削減開支,改為只聘請外勞。一旦外勞壟斷市場,本港低技術勞工將會無以維生。
外勞也不好過
再談外勞困境,他們慘被黑心公司嚴重剝削。帖文—「香港五大賺錢卻不體面的工作」在內地社交媒體小紅書上瘋傳,築起無數內地工人的「發家致富夢」。惟事與願違,香港文匯報記者到內地放蛇,發現有仲介收取高價服務費,外勞來港前還需要支付三萬至五萬元人民幣,未開工先負債。若然來港後被炒魷魚,該筆費用不獲退還。
這群外勞一旦踏進香港境內,政府自然要負起責任,保障其勞工權益。然而,「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在推出短短一年間,香港建造業總工會便接獲過百宗投訴。有見及此,他們於本年9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關注外勞權益。會上,工會理事長和權益主任義憤填膺,透露有外勞被管理公司無故扣糧,還被額外收取過千元的交通費和培訓費。離譜的是,有工人被管理公司要求分攤購置器材的費用,反對者一律被解僱處理。
若然市道好,工作機會多如繁星,外勞福利又恰到好處,業界人士自然舉腳支持。可是,港府不顧業界寒冬,既漠視本地勞工困境,又忽略外勞權益,可謂顧此失彼。此舉就好比《世說新語》裡乘船避難的王朗一樣,明明自身難保,還想拉人一把。遇到問題時,又想棄之不顧。既然港府做不到急不相棄,還不如安分守己,先解決燃眉之急,為本港低技術勞工提供更多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