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53歲韓國作家韓江獲頒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奪得該獎項的韓國作家,更是首位贏取該獎項的亞洲女性作家。一位如此優秀的女性作家,仍逃不過網民的嘲諷,一篇名為《本來不打算生孩子的韓江作家被說服的一句話》引起社會爭議,只因她曾組織家庭,並在離婚後一直保持單身。這讓筆者發現,社會對女性的規範,不過是換了另外一種形式,「換湯不換藥」。
撰文|歐嘉詠
父權社會下,女性被劃為男性的附屬品,她的價值僅停留在生育上。無論該位女性對社會做多大貢獻,也只有在兒女雙全和家庭美滿的情況下才能被稱為「人生贏家」。反之,則被冠以「剩女」等負面字眼,當中更夾雜著外貌和身材的點評。韓江得獎時,頭髮花白稀疏,身穿樸素大衣,更彰顯她為人低調的處事風格,卻因此被諷刺為「不會打扮的老女人」,而她在文學上的貢獻只被輕描淡寫的帶過,更被自己的家事蓋過風頭。
諷刺的是,若一位男性獲殊榮,更處於單身狀態,必然被人誇讚為「荀盤」、「鑽石王老五」。中國女權活動家呂頻曾公開表示:「女性拒絕婚姻和生育是女性對父權制國家的一種非暴力反抗」。教育普及,女性開始反思自我價值,越來越多女性勇敢地跳出社會規範。面對不公不義不平,她們可以發聲。未婚的女性,可以把事業放在婚姻之上。即使是已婚女性,她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另一半不適合自己,她們可以選擇叫停這段婚姻,回復單身。離婚後,她們可以選擇一個人繼續生活,只要她感到舒適就可。這些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不過是女性靈魂解放後的一種自由體現,證明她們不再被傳統所束縛,而是發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同時,「獨立女性」的定義越趨狹隘。當一位女權主義者邁入婚姻殿堂,便會有成千上萬的人攻擊她是「偽獨立女性」。現在,只有孤獨終老和孑然一身的女性才有資格被稱為獨立女性,並得到尊重。
從何時開始,「獨立女性」變成舊時代表揚寡婦的貞節牌坊?
社會從不乏在各自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並且擁有另一半的偉大女性,她們的經歷充分詮釋獨立女性的真諦。研發出釙和鐳兩種元素的瑪麗亞居里夫人,在科學領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曾代理國家元首的宋慶齡,是推動國家和平發展的中堅份子;在影視界有斐然成績的安.海瑟薇,獲頒女性平權獎。這些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女性都有自己的另一半,但她們依然被視為獨立女性的先驅者。由此可見,「獨立」更多的是指女性有自我意識,有權利和資源去選擇自己的生活。經濟上,她們可以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自給自足。思想行為上,她們有自己的見解,不受影響。
從來,「喜歡一個人」並與之組織家庭,不是獨立女性的絆腳石,而是她生活上的錦上添花,沒有必然要做或必然不做一說,否則只是在女性身上,再套上另一重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