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普通道一列村屋的盡頭,座落着一家溫馨的士多,藍白鐵閘外掛着一串串小燈泡和彩旗,閘外放了一塊黑板,介紹是日精選貨品——原來這家看似平平無奇的小士多,前身是前西貢離島區議員陳嘉琳的辦事處。陳嘉琳在7月辭職後繼續租用單位,議辦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家「三合一」士多,結合商店、工作坊和聚腳點於一身:「有鋪位才可以讓同路人看見,與你在網上說『我還在這裏』是兩回事。」
記者|張凱元 編輯|梁安琪 攝影|梁安琪 張凱元
陳嘉琳是前西貢離島區議員,在2020年就任區議員前,曾擔任前立法會議員朱凱迪的議員助理兩年。她一直關注西貢的鄉郊和城市規劃,因此決定參選西貢離島區,希望以區議員身份參與當區規劃。然而上任一年多,有消息傳出謂區議員因宣誓無效而被褫奪資格(DQ),政府會追討薪津,她便像很多區議員一樣,在7月12日宣布辭職。
「如果留任反令自己感到害怕,導致不敢做某些工作,那我寧願辭職,因為我一直認為在區議會外也能做議會內的工作,沒有議席反令我感到輕鬆。」離任後,她仍希望服務西貢街坊,於是她繼續租用議辦舊址,把約六百呎的議辦改裝成一家士多,與街坊一同命名為「西多」——西貢人的士多。
西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主要售賣街坊手作、生活百貨和二手衣服。陳嘉琳表示西貢街坊很多元化,有原居民、外國人、漁民等,她會因應街坊的需求進貨,店內的非內地製紙巾及手工啤酒,都是街坊的「願望清單」。她亦會避免貨物款式與當區其他小店重疊,以免影響其他店主收益。
西多位置較偏僻,人流不多,常客多為附近的居民。陳嘉琳坦言若商店以遊客為主,更易獲利,但她無意在市中心物色新鋪位,除因租金較昂貴外,服務對象也是她的考慮重點:
「西貢大部分店鋪以遊客生意為主,較少店鋪能迎合街坊的需要,西多正想填補這個空缺。」
街坊支持 齊學做生意
除了賣物外,西多還放有桌椅和沙發,陳嘉琳和數名熱心街坊會擔任工作坊導師, 9月舉辦了三個工作坊,教導街坊自製鹽麴、布衞生巾和塔香,10月則有調制精油和護膚品工作坊。陳嘉琳指出,參加者聚首一堂,很容易便能打開話匣子,大家在參與工作坊時講東講西,更能體現「聚腳」的理念,她們計劃在未來繼續舉行更多不同類型的工作坊。
從社區工作轉至營商,街坊的參與功不可沒。西多每月的租金、水電費及入貨費用大約二萬五千元,陳嘉琳表示自己積蓄不多,加上失去區議員的薪津,要獨自經營西多實在不易。幸得到一群熱心街坊的支持,他們除出資分攤營運經費外,也會無償協助看店、決策及運送貨物,現時有約二十名街坊輪流負責西多的日常營運:「他們已是無酬,還帶錢來幫忙」。陳嘉琳坦言自己和街坊仍在學習「做生意」,如何確保不會賣錯貨、收錯錢,對他們而言都是一大困難,尚未達收支平衡。她希望待西多的業務上軌道後,把盈利分給街坊。
無懼失去議辦 重新紥根社區
一所辦事處固然有助連結社區,但交還了議辦的前區議員,又如何繼續服務社區呢?前元朗瑞華區議員林進曾任職銀行,在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中,比建制派對手周永勤多出1691票勝出。然而上任一年半,林進同樣在7月請辭。他認為區議員能於體制內完成的工作愈來愈少,加上他過往曾在Facebook專頁提及反修例運動的口號,坦言擔心無法通過宣誓而被追討薪金,所以最終決定辭職。
雖然林進自小在天水圍居住,但他坦言失去身份和據點,總會令他與街坊的關係變得疏遠:「假如在社區裡欠缺一個身份,終有一天我與街坊的關係會漸漸斷開,他們遇到困難也不會再找我。」正因如此,林進的一位議員助理正籌備年底在天水圍開一家串燒店,嘗試以另一身份再於區內紥根。林進雖不是主力,但亦有從中協助,他期望串燒店能成為新的紥根點,街坊日後空閒時可到串燒店與他聊天。同時,街坊遇到困難時,能聯絡林進原來的Facebook專頁和電話,尋求協助。
林進離任後選擇創業。他在九月聯同數名於反修例運動中認識,並有十多年搬運經驗的朋友,創立了搬運公司「同行搬屋」,林進主要負責管理和對外工作:
「上班很困身,即使我想幫助街坊,但也會變得有心無力,更可能會被工作佔據所有時間,這個狀態下很難繼續服務社區。」
創業則讓他有較多時間服務街坊,也能為同路人提供工作機會。 他認為搬運的工作時間較彈性,工資也較高,特別適合部分有官司在身的同路人。雖然公司的規模不大,目前只有8名員工,但在街坊的介紹下,他們得以與一所移民公司合作,有更多工作機會,現在員工每日都有過千元的收入。 他期望日後能逐漸擴充同行搬屋,為更多街坊和同路人提供工作機會。
堅持宣誓 驗證政府刻意打壓民主派
繼7月逾二百名區議員辭職,9月起的宣誓風波,再有多名區議員被DQ,他們的去向仍未明朗。
政府於9月15日裁定七名港島區區議員的宣誓無效,即時喪失區議員資格,前東區小西灣區議員陳榮泰正是其中一名。現時57歲的陳榮泰有四十年傳媒經驗,就任區議員前曾任網台D100的主持。當初面對被追討薪津的風險,他仍堅持宣誓,只為證明即使民主派區議員不主動請辭,最終還是會被政府DQ:「如果沒有出現DQ這一回事,那麼之前所有辭職的區議員都會被視為不負責任和逃避。」他輕描淡寫地說已早做好被追討薪津的準備:「大不了就破產」。
積極思考前程 善用傳媒經驗
失去議席後一星期,陳榮泰在Facebook上載影片,明言希望繼續服務小西灣選區。他尚未有全盤計劃,仍在摸着石頭過河。在任時,一家「包伙食」公司常把多餘的飯盒送到議辦,讓他派給有需要的街坊。離任後,他曾打算跟區內一間雜貨店合作,借店鋪位置派飯,但該處屬商場範圍,他擔心會被投訴,不排除將來會在公眾地方派發飯盒。
雖然工作細節仍未有定案,但陳榮泰已決定善用傳媒經驗,跟進社區消息。他任區議員時開設的專頁,現有逾四千七百名追蹤者。他近期開設了Patreon,一來幫補個人開支和服務社區的資金,二來提出任內未及完成的倡議,例如建議區內寶血女子中學校舍後的一片廢墟,發展為社區農圃。但失去區議員的身份,他不能動用以往的社會資源,若最後他提出的計劃由建制派或政府跟進和落實,他亦不介意。
陳榮泰被控於去年6月30日,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一個未經批准集結罪名。現距離明年6月開審還有大半年時間,陳榮泰自言性格樂觀,對補選仍心存希望,希望在這段時間扶植合適的素人,競逐下任區議員,承接小西灣選區的社區工作。
失去區議員 街坊仍可自救
辭職潮過後,多區議席懸空,區內問題誰來解決?林進強調,此時街坊間的互助尤其重要,改善區政的責任不應該由區議員獨自承擔。他舉例指,協助長者填寫表格等細微事,一般街坊也能完成。陳榮泰同樣認為街坊在能力範圍內可幫助鄰舍,有需要時也可聯絡他。陳嘉琳則關注街坊情緒,面對不斷變遷的政治環境,她建議街坊悉心照料自身的情緒變化,這樣才能堅持下去:「雖然很土氣,但就是不要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