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婆王鳳瑤因為經常在抗爭現場揮動英國旗而為人熟悉,一年前在深圳被捕,控以「尋釁滋事」罪後取保候審一年,今年10月初回港。
「謝謝你」、「加油」、「保重身體」,走在銅鑼灣街頭,不斷有市民向她道謝和打氣。一名素未謀面的女士更給王婆婆一個擁抱,緊握她的雙手,感謝她一路以來的堅持。社會目光聚焦她被內地當局拘留的經歷,卻沒為意是甚麼驅使她堅強面對一切。
聽王婆婆娓娓道來,才知她曾是個長年漂泊異鄉的自由旅人,經歷人生高低起落,才蛻變成香港抗爭場合中特立獨行、不畏強權的示威常客。
記者|鄭朗熙 編輯|李沛姿 攝影|鄭朗熙 李沛姿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深圳福田拘留所和深圳第三看守所渡過長達47天的拘留後,王婆婆如此總結。在五星旗前罰站、寫悔過書也許算不上折磨,但要經歷長時間的審問;又曾獨自與男疑犯無分隔地共處僅80平方呎的囚室,共用沒有門的廁所;與女囚犯共用的集體洗澡間則被安裝特大錄影鏡頭,以作監控;三餐吃冷冰冰的饅頭和有「鑊撈」的粥;甚至被威嚇判囚十年、送到新疆邊界。一切經歷,讓她身心俱疲,瘦削的她再瘦了三公斤。
明年便屆65歲的王婆婆不但獨自熬過這個半月,獲釋後住在深圳布吉的住所,一年來過著取保候審的生活,被公安隨傳隨到。取保候審期滿後她立即回港,冒險召開記者會。飽經一年滄桑,王婆婆仍勇敢站於人前,全因她的人生詞典有兩大關鍵詞:「獨立」、「堅持」。
童年獨立照料家庭 母親塑其堅強性格
王婆婆從小在深水埗長大。父親經營的紗廠生意大起大落,王婆婆九歲起便要車衣幫補家計。在五兄弟姊妹中她排行第二,肩負照顧弟妹的重任,她慨嘆:「我那個年代大女兒一般都是犧牲品。」王婆婆自小協助照料家庭,養成獨立性格,不習慣依賴別人令她變得「難相處」。母親面對家暴常向她傾訴心事,但王婆婆卻不曾向家人透露心聲,除了與母親關係較好,與其他家人感情疏遠。
王婆婆多番強調母親堅強的形象,認為自己在抗爭運動中永不言棄的特質正遺傳自她。出身清貧的母親原以為嫁給一個紗廠廠長便能過上美滿的生活,但丈夫每逢生意不景便借酒消愁並毆打她。為了養大五個子女,她在最沮喪時也絕不放棄。母親的境況使王婆婆對婚姻卻步,更一度落淚說:「害怕會步她的後塵。」
隻身前往奧地利學音樂 勇敢爭取自主人生
中六畢業後,她迷上聲樂,決心前往奧地利修讀相關課程。因此,她以半工讀形式修讀會計,畢業後做了九年會計工作,又到馬會兼職,終於攢夠積蓄,於1986年前往奧地利維也納修讀聲樂,一人踏上陌生的國土追夢。
要學習從未接觸過的音樂和語言,又曾經一度耗盡積蓄,但本著對藝術的一腔熱血,王婆婆從未放棄。縱使舉目無親,王婆婆以工作簽證在奧地利一住便是十年。學習聲樂接近兩年半後,又在一間紀念品店工作三年,繼而自己開店經營手工藝品生意。一人漂泊在外,王婆婆不禁擔心晚年生活無人照應,決定跟隨家人移民到美國夏威夷,並打算在當地開紀念品店。當時大部分家人都在夏威夷,王婆婆赴美後最初和弟弟同住,但最後還是選擇一人獨居,她笑說:
「我好鍾意自由。」
王婆婆去美國前已聽聞有慈善機構招攬義工到陝西省,自己亦躍躍欲試。怎料在夏威夷定居三個月後,王婆婆差點因交通意外失去性命。劫後餘生,覺得生命無常,她決定不顧一切隻身前往中國。為了這個決定,王婆婆不惜放棄入籍美國的機會,跟團聚不久的家人鬧翻,從此關係惡化。她不禁哽咽:
「這是我人生一個很大的轉捩點。」
見盡内地黑暗 仍堅守求變
王婆婆年少時就讀德貞女子中學,學校每逢雙十節會掛滿青天白日旗及奏唱《三民主義歌》,老師經常強調中國人身分,耳濡目染下被灌輸國民黨的愛國思想。而在日本侵華時期來港的父母,亦不時協助居內地的親戚,王婆婆也變得樂於助人,一直嚮往到中國「尋根」,看個究竟。
2004年,王婆婆跟隨慈善團體到陝西省商洛市參與扶貧工作,相信可憑一己之力作出改變,惟生活了一段時間,卻發現現實只有更黑暗。例如讓殘疾人士學習按摩的課程,地方官員或某些慈善機構會私吞經手的錢財,令她親身見識國內的貪腐情況。
儘管看盡社會的黑暗面,但頑強不屈的王婆婆見到市容不整潔、孩童赤裸遊蕩,仍堅持一人上訪、信訪,要求相關部門跟進。可是,官員一次又一次的不瞅不睬,無功而還,令她日漸對中國心灰意冷。因為香港生活指數較高,完成扶貧工作後,王婆婆一路南下,最後定居深圳,多番婉拒弟弟叫她回美國的好意。
風雨不改一人抗爭 縱患癌鬥志不滅
「我已放棄中國,但我不會放棄香港,香港是我的地方。」
雖然未能成功改善內地社會問題,但王婆婆的抗爭鬥志未被擊沉,反而驅使她更關注香港的抗爭運動。她認為只有堅持才有機會勝利,放棄等於認輸。同時她相信香港年輕人,認為他們創意冠絕全世界,所以對香港充滿信心。
2006年,王婆婆回港。從中國到香港兩地遊走,王婆婆總是一個人在抗爭。2009年開始,居於深圳的她已撰寫多封電郵給不同香港政府部門,就本港的政策,例如最低工資提出建議,不過大部分都杳無音訊。
首次走上街頭是2012年的反國教運動,關心教育議題的她在政府總部外連續三晚通宵留守。當時王婆婆憂慮被深圳當局認出,集會時「包到冚」:
「其實我根本毋須懼怕,我只是在香港而非中國示威,豈料這次真的在內地被捕。」
說罷,臉上又掛上一臉愁容。
正當王婆婆積極參與抗爭,不幸消息卻接踵而來。妹妹因癌症離世,自己左邊乳房也驗出有腫瘤,她說:「自己不想死,有很多事未做完」,決定暫時休息養病,但從未放棄社運,一直留意新聞。直到2014年,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遇襲,她感到氣憤,在尚未完全康復下重投社運。全因她反對專制政權,希望追求一個公平、民主的社會,保障市民的人權。
自此以後,不論是留守百幾天至被警員抬走的雨傘運動,還是被大量催淚彈弄得眼淚直流的反修例示威;在政總「公民廣場」外作藝術抗爭,還是到法庭旁聽審訊支持「手足」,王婆婆幾乎從不缺席,風雨不改。
在示威現場分別被「同路人」、「藍絲」罵,也曾受警員粗暴對待,她受傷、也灰心,但仍不忘初心,堅持是她的最大原則。她主張「和理非非」,在去年運動,她選擇揮旗、舉示威牌,但未有走到前線。她雖欣賞年輕人堅持爭取民主,但亦坦承對「勇武」抗爭不敢苟同,全因「硬碰硬鬥不過政權」,更不願更多年輕人受傷入獄。她指出,老年人與年輕人的能力不同,理念也不盡相同,在抗爭現場負責不同崗位。「我們(老年人與年輕人)可以吵架,但在緊急關頭,要一齊行動、齊上齊落。」
以行為藝術抗爭 獨自揮旗不覺孤單
王婆婆遊行集會時往往獨自一人舉傘揮旗,她毫不介意一人抗爭:
「其實我並非第一個人揮英國旗,但只有我繼續堅持,或者是藝術家性格吧。」
想了數秒,充滿童真的她再說:「我有小鴨玩偶陪伴就不用自己一個人。」
對她來說,抗爭是一種行為藝術,必須用新意吸引眼球,不能像老泛民般「每年都是那幾句口號。」由早期在公民廣場外貼花、高舉黃傘,發覺迴響甚少後轉揮英國旗,王婆婆總是不斷構思新方法。
談起英國旗,王婆婆透露本欲購買龍獅旗(即港英旗),藉此提醒中老年一輩勿忘「英國人的恩惠」,卻因價錢昂貴而在深圳購入一支僅17元的巨型英國旗,取代黃傘,形容自此擁躉多了。不過,由於在福保派出所期間曾被押往住所搜查,該旗現已被內地當局沒收。
朱凱廸:她不是孤獨,是自得其樂
「她不孤獨,但她獨來獨往,一個人自得其樂。」
這是前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對王婆婆的描述。
二人於2015年反高鐵一地兩檢示威認識,過去一年朱凱廸一直跟進她的狀況。他透露不少市民經他向王婆婆轉達謝意,認為王婆婆的堅持激勵了很多人。在朱凱迪的印象中,王婆婆是個意志堅強、不畏強權的人。他憶述王婆婆堅持在不同場合揮英國旗:
「有時支旗好像跟現場格格不入,有些人想制止她,但她甚麼也不怕。」
他認為王婆婆勇於支持抗爭運動,又指:「經歷(深圳)這件事後,覺得她更厲害,我學不來。」
暫住香港不回深圳 未來繼續勇抗政權
王婆婆對於自己被控以「尋釁滋事」罪,氣憤難平,表示自己從未在深圳示威,認為是被誣捏。王婆婆被拘留47天後,當局口頭表示因尋釁滋事要取保候審,期間不得離開深圳,也要隨傳隨到。王婆婆提心吊膽,經常感覺被跟蹤,又被定期約見審問,禁止她與外間通訊。重獲自由後,王婆婆得知《港區國安法》已在港實施,不少「手足」入獄,慨嘆「香港變了好多」。她現時暫住香港,短期內一定不會回深圳。對於被質疑何不一早回港定居,王婆婆無奈解釋自己一直想回來,因香港「有自由的空氣」,奈何生活指數和樓價太高,她激動地自辯:
「有人說我這次被捕是自己『送中』,我是被迫的!你以為我很想住在深圳嗎?」
雖然習慣一個人抗爭,但在深圳被拘留時,其實王婆婆很擔心沒有人知道自己被捕,又深知多年沒有聯絡的家人不會為其失蹤報案。説到這裏,王婆婆頓了頓,稱是自己叫家人不要理會她。說到底,只是想保護他們:「自己走到很前,不想連累他們,惟有『斷六親』。」
一生追逐自由的王婆婆獨立、堅持,走過人生多個交叉點。她對自己的每一個決定也絕不後悔:
「無意義的人生再長命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