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沅汶
儘管在是次採訪中並沒有走上示威前線,我卻感受到記者職責的艱苦,因為打從交稿單一刻便是夢魘的開端。
回想初定「角度」時已感到十分吃力。 本以為只要有關反修例運動的題目便「實食冇黐牙」,但所構思的方向卻屢遭否決,因為運動中不少人和事已屢見不鮮。到最後,我們確定以「黃藍大學生」的角度出發,探討畢業生求職時是否會考慮僱主的政治立場,我如釋重負。報道分為兩部份:問卷和訪問。 怎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們欲進入不同大學校園派問卷,但經歷十一月的大學衝突後,各大院校的保安措施加強,只限該校師生及教職員進出。要在五天內完成數百份問卷頓時變得難如登天。我們試過在城市大學外站了一整個下午請學生填問卷,得到的回覆卻不足十份,當時真的感到枯形灰心。最後,預期在五天內完成的問卷足足用了兩星期才能達標!
本以為成為記者只需具備時事觸覺、良好寫作和採訪技巧 ,甚至前線記者也只不過多了一份勇氣。但經歷這次採訪,我意識到記者需要的遠超於此,我們不僅是新聞工作者,更是說書人。正如莎士比亞所寫「欲予动容,必入其中」,記者工作更重要的是一份熱誠及對故事的投入。不然的話,只會讓讀者對報道感到流於表面、千篇一律 ,希望我在往後的採訪中能保持熱誠。最後要感謝和我一起完成採訪的編輯和拍檔,若沒有大家的通力合作,就沒有這個報道。
完整報道:畢業搵工 非黃不做?問卷發現: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