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視角看運動 David Webb的冷靜與熱誠

「沒有民主,沒有民意認受的行政長官,香港的深層次問題不會得到解決,示威會反覆在這裡出現。」

五年前的十月,David Webb在金鐘夏愨道發表的演說中如是預言。五年後的今天,反修例運動席捲香港,活躍於股壇的David Webb再次因積極發聲走入大眾視線。

生於英國,卻以香港為家;專於金融,卻心繫社會時事。國籍、身分、專業、興趣,不同的特質在他身上交織,讓他能以不同尋常的視角參與抗爭,並審視未來。

記者│馮穎堅 編輯│胡夢琦 攝影│胡夢琦 黃雅詩

David Webb這個名字,相信香港的股票投資者並不陌生。他是香港交易所前非執行董事,也是獨立股評員,在非牟利的個人網站Webb-site撰寫股評及時事評論,不乏金融界人士訂閱。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他高達兩成的年均投資回報率,以及揭露上市企業的問題,如在2017及2018年發表的兩份「謎網」名單,分別揭露50及26間上市公司互相持股而導致估值過高的泡沫,其後相關企業股價大幅下跌,有的被聯交所停牌,有的遭廉政公署介入調查。被稱為「股壇長毛」的他,是上市公司眼中的「麻煩製造者」,不時掀起股壇風暴,在是次反修例運動中,他對香港的思考,也有著自己的冷靜和熱誠。

54歲的Webb,在香港居住已逾28年,他笑言:「超過我目前人生一半的時間。」出生於英國倫敦的他畢業於牛津大學數學系,其後在金融界發展。1991年,受當時任職的巴克萊銀行派遣,Webb作為投資銀行家來到香港工作並定居。與香港的連結一旦開始,就再無斷裂,甚至在今年夏天又再進一步強化。

股權與知識 獨一無二的「武器」

在反修例運動中,Webb獨特的「武器」,就是他的股權與知識。《香港經濟日報》前副社長石鏡泉曾於721元朗襲擊事件前一天出席「守護香港」集會,支持警察並發表「藤條教仔」論,引起廣泛社會爭議。持有《香港經濟日報》集團逾6%股權的Webb當即向公司及媒體明言,會於股東大會要求石鏡泉離任,並認為石鏡泉涉嫌煽惑他人行使暴力,應被起訴。還未開股東會,石鏡泉已主動辭職,Webb相信與背後的股東壓力有關。

此外,港鐵自八月起頻頻關閉遊行路線一帶的車站,社會非議不斷。Webb發揮專長,揭露2000年港鐵招股書已寫明「政府可對本公司施加重大影響,促使本公司作出不一定符合本公司或其他股東的最大利益的決策」。惟此條件將於2020年到期,因此Webb希望政府重新考慮對港鐵公司的控制程度,讓港鐵回歸其公共交通運輸系統的職能。

自六月初至十月中,他已於個人網站Webb-site撰寫近十篇與運動相關的深度評論,包括港鐵應公開閉路電視片段、禁蒙面法或違憲等意見,多次被傳媒引用及轉述。

David Webb和他於1998年創立的個人網站Webb-site。(受訪者提供)

與港人同行 親身感受港人社群感

生於英國,但居港日久,兒女在這裡出生、上學,他早已把香港看成自己的家。因此,他並不甘於單單對局勢發表見解。紙上評論之外,他也會親身出現在反修例運動現場。

「這是我有生以來見過最大規模的遊行。」Webb這樣形容6月16日的遊行。當天他試圖從天后進入維多利亞公園,卻因人滿為患而停滯了近兩個小時。當時,縱橫的每一條街道上都擠滿了人,他只能沿著人群外圍行走,最後才於灣仔歸入遊行隊伍之中。雖然前進困難,但他指在場的人都十分耐心,有種社群感(community feeling)。「沒有人想要惹起任何麻煩,人們僅僅是希望自己被計入統計數量之中,讓政府聆聽到自己的聲音。」他直至深夜才回到家中:「那是一個平和的夜晚,沒有催淚彈」,他的語調中帶著一絲懷念。

6月16日之外,Webb也參與了6月9日大遊行、9月28日雨傘運動五週年集會、10月14日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集會等多次活動。身在現場,他不乏被傳媒或路人認出的時刻,於是有時沿途就接受了訪問,有時與身邊的同路人熱烈傾談。無人交流時,他就做一個安靜的觀察者,不時舉起相機,記錄當下。

David Webb於6月16日遊行現場拍下的照片。(受訪者提供)

「五大訴求」並不照單全收 民主應是根本訴求

「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是一句流傳甚廣的口號,但Webb就有所保留。他認為,徹底撤回逃犯條例修訂,即第一個訴求,已經實現,而其餘訴求中,最重要且最根本的只有民主的選舉制度。「甚至不必是全民普選,民主是一個廣泛的範疇,普選是其中一個子集。」Webb舉例,英國與美國皆不是直接選舉國家最高領導人,但它們仍被認為是民主的選舉制度。他進而解釋,如果每個行業的每名僱員都真正地有自己的一票,在此基礎上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從而進行特首選舉,這不是普選,但人們會認為這是公平的民主選舉。只有在民主的選舉制度保障下,「撤回暴動定性」、「釋放被捕示威者」等訴求才有商討的可能。

暴力不應「出界」 「攬炒」並不明智

Webb不支持暴力,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暴力是制止政府一意孤行的一種方式,而示威者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這一點:政府對6月9日的和平遊行無動於衷,直到6月12日警民衝突後,才於6月15日宣布暫緩條例修訂。他認為林鄭月娥幾乎在傳遞這樣一種訊息:「除非有暴力威脅到政府,否則我不會回應訴求。」

但隨著暴力逐漸升溫,破壞港鐵站、中資銀行、親中商舖等現象漸成常態。Webb就呼籲激進示威者停手,認為超出界線的暴力不僅會使運動失去民心,更易失去國際的支持:

「適度的暴力會使政府明白回應訴求的必要,但過度的暴力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不少示威者的暴力升級中夾雜著「攬炒」,即玉石俱焚的情緒,目的在於使港府乃至中央一同付出代價。Webb從實際後果的角度看,認為這樣的策略並不明智。在他眼中,運動可能有三種結果:示威隨時間流逝漸漸自動平息;港府民主改革;北京強硬武力鎮壓。而「攬炒」的策略,更可能令這運動走向被鎮壓的結局。屆時,香港也許真的會失去特別行政區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但北京受到的打擊,是否又如示威者想像般沉重呢?

他回顧六四民運被鎮壓後國際社會的反應——中國政府面對了約兩年的國際制裁,但出於經濟因素的考慮,各國政府還是選擇重新與中國建立聯繫。30年後的今天,中國已今非昔比,不僅自身實力強盛,與各國的經濟聯繫也更為密切。若香港遭受武力鎮壓,他認為將重蹈六四覆轍,而中國政府面臨的國際制裁也可能相當有限。

金融中心地位未變 「寒蟬效應」或失人才

Webb認為內地城市始終受限於資本和匯率管制,香港有《基本法》保障的法治、自由流通的資本和國際認可的金融中心地位,仍是最大的優勢。即使在反修例運動影響下,香港的金融市場亦未受到巨大的衝擊。這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在港的外國資本屬遠程遙控,能依據市場狀況靈活調整;另一方面恆生指數在過去幾個月來也未有大幅波動,因為約三分之二的股市組成都是內地企業,如中國石油及中國移動等,而它們的主要業務並非在香港,運作也基本不受香港政治狀況的影響。 但Webb也警告,現時外國資本都在密切觀察局勢發展,若事態惡化,如港府再引《緊急法》頒布直接影響經濟的政策,它們亦有可能隨時撤離資金。

David Webb指香港股市大部分由內地企業組成,未因反修例運動出現明顯變化。圖為中環交易廣場。(黃雅詩攝)

儘管香港的金融市場尚未受到嚴重損害,但Webb也相信反修例運動會對香港的長遠經濟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其中一個表現是「寒蟬效應」下造成的人才流失。雖然他自己並未將資產轉離香港,亦未想過離開這裡,但他確實聽聞身邊朋友已有移民的打算。如情形惡化,他預想,更多有知識、有能力的年輕人會選擇到外國留學或工作:「沒有理由在二十至三十多歲時過著可悲的生活」,直到香港擁有民主制度後才回流。

積極參與社運 「至少不讓香港變得更差」

2014年10月11日,David Webb在金鐘佔領現場發表演講,指不用擔心示威對經濟帶來的微小影響,民主制度下的自由貿易將帶來更大利益。(受訪者提供)

這不是Webb第一次參與香港的社會運動。2003年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遊行、及後連續三年的七一遊行、2014年雨傘運動,街頭都有他的身影。一直關注香港社會時事,參與社會運動的他直言,自己已沒有顧慮。身分上,他早已是香港永久性居民,故不擔心被驅逐出境;而早年在投資銀行的工作及持續的投資回報,讓他實現財務自由;擁有時間、金錢、機會以及金融、經濟、法律方面的知識,都讓他更關心香港的社會議題及運動。

「不這樣做幾乎是自私。我想通過這種方式使香港變得更好,或者至少不讓她變得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