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有教無類與擇優而錄

記者|薛靜仁

「如果有兩個學生,一個在DSE最佳五科都取得4級,另一個取得5*、5 、3 、3 、3 ,你覺得哪個情況更好?」做這次專題的時候,我遇到不少回答不了的問題,這是其中之一。

文憑試從2012年舉行至今,雖然一直沿用「3322」 的收生門檻,但為了招攬最優秀的學生,最近,中、港大宣布星星愈多加分愈多,我們以專題探討。各間院校都在收生政策上作出過不少修訂,背後反映的是一套獨有的篩選制度。社會資源有限,挑選是難免的,在採訪的過程中,我不禁生出一個疑問:是甚麼讓一位在小部分科目成績優異的學生,比成績平均的學生更值得擁有一個學位,令他們在這個遊戲中更具優勢?

我在各受訪者中聽到了不同的答案:可能是為了讓學生配對到更適合自己的學位,又或是純粹由於取錄學生的分數下跌,大學要各出奇招吸引學生。「入大學」一直是大部分學生的溫習動力,我看到成績平均的學生害怕因兩大改制而失利,甚至與大學學位失之交臂,但其實兩大計分的調整造成的影響尚是未知之數,一切都有待放榜後才能揭曉。到底誰人才算有資格取到一個大學學位?答案於我尚未參透。

第一次以《大學線》記者身份出訪,困難少不免,而找個案的過程中一直遇到很多挫折;但既然已經走過來,期望這個第一次可以成就更多更好的下一次。

完整報道:兩大修改收生計分法 星者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