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牛奶味 薄扶林牧場的青蔥歲月

淺嚐即擠即喝新鮮牛奶、近距離接觸乳牛、如動畫《飄零燕》主角一樣在草原上奔跑,這些不是港人到外地旅行的體驗,而是五、六十年代薄扶林小孩的童年回憶。牛奶公司上世紀曾在薄扶林設牧場,不少住在牧場旁的薄扶林村村民到牧場打工,每日生產「香港製造」牛奶。奈何當年牛奶價格高昂,即使是公司員工亦只「有得睇、冇得飲」。牧場為港服務近百年,見證着牛奶由上流社會享用的奢侈品,變成普羅大眾皆能負擔的營養飲品。

記者│陳映彤 編輯│陳諄䚻 攝影│陳諄䚻

牧場歷史可追溯至1886年,蘇格蘭外科醫生白文信(Patrick Manson)和五位香港商人創辦牛奶公司,並在薄扶林興建牧場。牧場鄰近薄扶林村且佔地廣闊,由沙宣道伸延至現時的華富邨,面積達六個維多利亞公園,高峰期更養了超過1,500頭牛,分布牧場40多間牛房。五、六十年代,牛奶公司在薄扶林村興建兩棟員工宿舍,方便牧場工人工作。

因利乘便 牧場成遊樂園

偌大的牧場除了是乳牛悠然踱步的樂園,更是當年不少薄扶林小孩的遊樂場。現年65歲的曾火文從小住在牛奶公司宿舍,小時候活潑貪玩的他曾在牧場的牛屎湖放火,那是一座長方形有蓋建築物。牧場工人會把牛糞收集到牛屎湖發酵,再用喉管噴灑糞水施肥養草。當時約11歲的曾火文為了一嘗當消防員的滋味,就偷偷在工人清理牛糞後走進牛屎湖放火,自己再背着大水瓶把火撲滅。由於牛屎湖只有前後兩個細小的門口,他笑說自己當時不知死活:「現在回想根本是沒可能的,你自己焗都焗到傻了!」

當年牛奶公司在現時數碼港的位置興建了一條長500米的鋼纜,專門運送糧草至牧場。有些村民把它稱作「吊車」,偶爾會有調皮的小孩偷坐「順風車」回薄扶林村,67歲的吳庭光就是其中之一。

禾草抵達鄰近現時數碼港的碼頭後,牧場工人便會把禾草捆紮並搬上吊車,隨即運送到牧場。(牛奶公司集團提供)
吳庭光指新鮮擠出來的奶香甜之餘比較黏口,但如果不適合自己的體質,喝完會肚瀉。(陳諄䚻攝)

吳庭光的爸爸在牧場工作,一家人住在牛奶公司宿舍,吳庭光小時候貪圖刺激偷乘吊車。他憶述,過程非常危險,所謂的吊車只是一個簡單的鐵勾,上面吊着一磚捆成四四方方的大禾草,萬一禾草紮得不穩固便會掉下來:「沒有甚麼安全設施,掉下去就會死的了。」他於是趁沒人看管時偷偷趴在禾草上,小心翼翼保持平衡,沿著樹林而上,度過約十分鐘的車程。

吳庭光亦喝過即擠即喝的新鮮牛奶。有一次,他和朋友踢球後感到口渴,便偷偷走到牛房擠奶來喝,但因不諳擠奶技巧,把乳牛弄得不舒服,險些被牛踢傷。他仍記得剛擠出來的鮮奶香甜順滑且帶微暖,與現時市面的牛奶味道截然不同,讓他回味無窮。

外國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六、七十年代大部分香港家庭生活貧困,牛奶對平民來說是昂貴的奢侈品。吳庭光1973年加入牛奶公司任倉務員,不夠一年就轉至營業部工作。他記得,當年在營業部的月薪是685元,吃一頓飯只需要幾毫子,一瓶235毫升的牛奶卻賣幾元,可見喝牛奶是身分的象徵。

吳庭光曾在派奶部做替工,見過外國人用牛奶浸浴的奢華生活。有次他幫忙派奶到山頂一戶住獨立屋的外國人家庭,那位女客人訂了20公升的牛奶,然後跟他說:「麻煩你幫我開了它倒進浴缸。」當下吳庭光感到甚為驚奇,覺得「有錢女人真貪靚」。後來他從同事口中得悉那戶家庭每天都有訂奶,還會隔兩三天便用牛奶浸浴一次。

曾火文於70年代也任職派奶部,每天到淺水灣和赤柱派奶給過百戶家庭。他亦指,訂奶的客戶都是有錢人和西方人,而牛奶不合當時中國人的口味,且價格高昂,普羅大眾甚少訂牛奶。

鮮奶矜貴 村民惜奶如金

縱然乳牛近在咫尺,要接觸牠們也不是一件易事。從小住在薄扶林村、現年64歲的方惠卿指,牧場四周都有人監管,只有少數小孩能偷偷走進去擠奶,笑言:「除非你爸爸做牧場,否則你也不會走進去。」

當年鮮奶十分矜貴,平民想飲奶就只能喝煉奶,或靠相熟的牧場員工取得鮮奶。方惠卿說:

「那些新鮮奶可謂貴價品,好幾塊錢一樽,怎麼會幾塊錢買一樽奶來喝?寧願買些飽肚東西來吃。」

方惠卿的媽媽當年在薄扶林村經營雜貨店,有不少生活拮据的牧場工人會到店裏賒米賒油,到了每月3號和18號,工人收到薪金後就會還錢。有些工人為了日後方便賒數,更會偷偷擠一瓶鮮奶給她媽媽,方惠卿便會拿來喝。由於機會難得,她格外珍惜牧場工人帶來的奶:「給那一點點(牛奶)你,會好像喝燕窩那樣。我也不覺得膻,總之有東西吃我就很開心。」

譚小慧(手抱嬰兒者)一家曾住在牛房附近,她身後便是一列母牛牛房。(受訪者提供)

另一名村民、現年60歲的譚小慧也深深感受到牛奶的珍貴。她媽媽在60年代起替牛奶公司經理打住家工,照顧他一家人起居飲食。譚小慧記得當年經理偶爾會拿一大桶鮮奶回家,由於她一家人與經理關係不俗,他們可以從經理那裏分得一些牛奶。譚小慧會弄「牛奶撈飯」:「那些鮮奶煲熱了,撈飯吃很好吃。」

當年牧場除了有負責餵牛和擠奶的牛房工人,還有由外籍人士擔任的「牛醫生」(即獸醫),定時檢查牛隻健康並替牠們配種。60多歲的曾麗群比不少孩子幸運,因為她舅公是牛醫生的助手,在公司屬中級職位,除了可住中級職員宿舍,牛奶公司更會每天送兩瓶250毫升的鮮奶給他。舅公疼愛他們幾兄弟姊妹,常常把牛奶存起來給他們喝,有時甚至會存夠一個星期的份量才拿給他們,但曾麗群的兄弟姊妹數目眾多,通常即日便會喝完所有鮮奶。

[R-slider id=”54″]

工會力爭 工人每日享鮮奶

由於普通員工沒有機會喝牛奶,由牛奶公司工人組成的「港九牛奶公司華人職工會」(牛奶飲品食品業職工會前身),70年代中期決定向公司反映意見。現任主席張志雄指,當年雙方開了兩、三次會議,約一個月後,工會成功為營業部門的鮮奶部員工爭取每日有鮮奶喝。

哞哞叫聲響徹薄扶林,陣陣牛糞味濃罩整個山頭,牧場與薄扶林村互利共生近一世紀,最終也逃不過要關閉的命運。1972年,置地公司看中了牧場背山面海、佔地廣闊的優越地理條件,成功收購牛奶公司,把部分地方改建成大型私人屋苑置富花園,收窄牧場範圍。直到1980年,牛奶公司仍有從外地引入家畜飼養,無奈當時畜牧業難以獲利,令牧場步向衰落。

牛奶公司員工宿舍(被綠網包圍樓宇)於五、六十年代先後落成,供牧場工人免費入住,曾容納幾百戶家庭。牧場關閉後,宿舍曾供牛奶公司集團旗下的員工入住,最後在2005年被置地公司收購並空置至今。(陳諄䚻攝)

1983年,為香港服務近百年的薄扶林牧場終告關閉,牛奶公司把牛隻出售到新界,40多間牛房被逐一拆掉,牧場工人亦搬離宿舍,熱鬧一時的薄扶林村回歸寧靜。另一邊廂,本地的維記牛奶及十字牌牛奶愈來愈受市民歡迎,鮮奶在香港的供應量逐漸增加,在八、九十年代開始普及,成為經濟實惠的營養品。

現時薄扶林牧場只剩下前員工宿舍、位於伯大尼修院附近的八角形牛棚、以及牛屎湖等幾處遺蹟。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的八角形牛棚在2006年被改建為香港演藝學院的校舍,而屬一級歷史建築物的高級職員宿舍則會被活化成博物館,重現牧場昔日的運作及歷史,為這個百年大牧場作點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