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退學 十年內倍升 為什麼?

挑戰自己做地盤 思索前路

在大學三年級的暑假,Henry挑戰自己做紮鐵工人,並希望藉此儲錢準備往後的發展。他每天清晨五點起床,從中大出發到薄扶林上班,每天體力勞動十小時,「像機械一樣」,下班只想吃飯和休息。地盤的工作刻板,令他反思未來人生的方向。他覺得上班有很多束縛,自己原來一直嚮往自由的工作,所以開始有做生意的念頭。

喜歡挑戰的Henry不願浪費時間在沒興趣的主修,他說:「自從我退學,我就決定,後悔這兩個字不要再出現在人生以後的日子」(陳靜榆攝)

那年暑假他也幫忙籌備逸夫書院迎新營,活動主要是為新生尋找讀大學的意義。Henry回顧大學生涯,想起為宣傳活動初次拍攝和製作影片,從此對製片產生興趣,決定要從這方面作出嘗試,碰巧朋友任職的公司需要人拍攝和製作宣傳片。他獲朋友介紹,開始製作影片的路。

Henry說自己的夢想是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例如拍一些紀錄片等等,打算將來用積蓄創辦影片製作公司,但在拍攝工作中自知不足,會上網自學剪片。Henry知道自己遲起步,認識的行內人也不多,所以就從不同方面努力,他正在製片公司做兼職,亦曾任製作助理,從中學習如何籌備節目。他稱現在自己只準備好50%,會努力學習以證明他有能力開公司。Henry希望將來能向母親證明自己有穩定收入,可以供養家庭。在訪問中他多次提及後悔,浪費了三年的時光修讀沒有興趣的大學學科,所以他完全不覺得退學是一個衝動的決定。他說:「自從我退學,我就決定,後悔這兩個字不會再出現在人生以後的日子。」

一直研究青少年生活及職業發展的中大社工學系副教授陶兆銘認為,大學生退學原因複雜,背後可能包括健康、家庭、精神壓力等,難以一概而論。不過他推斷學制的改變可能有很大影響。在舊學制之下,學生需要應考兩次公開試。完成中五會考課程的學生已有一次機會,選擇是否繼續升讀高考課程(A-Level)。相比之下,DSE學生就只有一次機會,「一試定生死」,缺乏時間深入考慮讀大學的意義。而且AL課程艱深,和大學的教學形式頗為相似,所以AL學生已經在中學淺嚐大學滋味,升讀大學後就較易適應。 另外陶教授亦提到,以前的高級文憑課程主要教授實用技能,在社會上認受性頗高。假如學生不想在學術方面發展,可以在中學畢業後選擇高級文憑,尋找其他出路。在新學制下,不升讀大學的學生也可能選擇入讀副學士或高級文憑,但這些課程給他的感覺都是一些銜接大學學士的途徑,學生出路變相顯得單一。

陶教授認為,中學生涯規劃不足也是弊端,不少中學生一直以入大學為目標,但並不知道自己想讀什麼,進大學以後才發現學科不適合自己,若要轉系,則要以優秀成績申請,門檻很高,不是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