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感覺令人著迷
除了建立自信,衝撞型運動所帶來的喜悅和刺激感也令不少女性著迷。
一提到欖球,欖球球員李念殷就眉飛色舞。她形容欖球在比賽場上變化甚多,體能、戰略缺一不可,那份難以言喻的刺激感最讓她著迷:「你要擒捕對手,需要『埋身』接觸令對手落地,那種近距離和刺激感是其他運動無法取代的!」李念殷又提到自己本來文靜寡言,但打欖球令她放開自己,變得積極:「打欖球時需要的狠勁令我變得主動,讓我在別人面前可以自信地說話。」
曾海蘭說,打拳除了令其反應變得敏捷靈活,亦令她更快樂:「其他運動未必需要你爆發身體所有力量和潛能,但打拳要用盡全身力量,比其他運動更易激發體內的多巴胺,有助我更快宣洩日常生活的壓力,(運動過後)也快樂得多。」
做運動都要靚!
不少人對參與衝撞型運動的女生的印象是:身型魁梧健碩、性格爽朗不愛美……不過,女子欖球港隊主將鄭家慈外型健美修長、性格爽朗,同時也相當「貪靚」。即使欖球比賽激烈,她仍堅持淡妝上陣:「眼線這些一定要畫!」她笑言,「看起來精神點嘛。」其他隊員都會編不同風格的辮子上場,希望在比賽時顯得更有自信,拍照也更好看。
打拳逾十年的曾海蘭,2014年參加香港拳王爭霸戰時,因過度訓練令雙腿肌肉和關節受損,但她忍痛上陣,連續打了三場勝仗,首次取得54公斤組別的冠軍。然而,腿上的痛能忍,臉上的傷卻不能忍。她說,由於對打時可攻擊對手臉部,她經常會照鏡檢查臉部有否受傷。2015年,她被拳套刮傷眼角,三日後傷口仍未痊癒,她因害怕留有疤痕更差點哭了。
她又指,不少女生因害怕打拳會變成「筋肉人」而卻步,但事實上,打拳伸展動作較多,著重提升耐力和靈活度,而非「操肌肉」式力量訓練,有助女生改善身型線條,達至修身功效。她又指近年女性學拳變成了潮流,所屬拳館的女性比例佔了全館七至八成,願意參與比賽的女性也多了。
掌握技巧不遜男生
衝撞型運動以力度和速度為本,女生會否較難掌握?鄭家慈及張煒琪均指出,女生在欖球和足球上的表現不比男生遜色,認為男女參與體能及技巧訓練的時間和強度相若。
兼任打拳教練的曾海蘭更表示,於初學階段,女生較男生更易掌握搏擊要訣。她指女生多會聽從教練的解說和指導,更容易掌握搏擊技巧;相反,男生較著重力量表現,掌握技巧反倒不及女生,更容易因忽略體能和呼吸節奏而暈倒。因此,她認為女生要掌握衝撞型運動並不困難,甚至能更勝男生。
亦有女生憂慮體型未必適合衝撞型運動,欖球員李念殷則指,不同體型的女性可負責隊中不同位置,如前鋒的身形要較壯碩,後衛身形應更嬌小靈活:「所以女生要玩欖球,豐滿的可以玩,嬌小的也可以玩。她們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發揮長處。」
雖然做運動少不免受傷,但曾海蘭及女足球員張煒琪均指,衝撞型運動的受傷機會與其他運動相若,並非特別危險。曾海蘭更強調,打拳反而相對安全:因為對打時要保持集中,面對面會高度防範對手,自我保護意識亦更強。
女欖足拳發展二三事
女欖
香港女欖成為精英運動後,世界排名升至21,高於排名27的中國隊。現時有超過三十間地區球會參與本地女子聯賽,女童由四歲起便可加入全港18個為青少年(不分男女)而設的小型欖球會。
女足
香港女足現時世界排名75,高峰時期曾升至58(2009年6月)。資源方面,女足即使是港隊,也面對場地短缺問題。男足的練習時間多為下午,但女足就只能於晚上練習。
女拳
女子拳擊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列入正式比賽項目,但本港資源未見增加,搏擊運動員仍需依賴所屬拳館提供訓練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