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聲中卸任 梁智鴻

訪問當天,梁智鴻因為診症,遲了半小時才來到辦公室。下午五時半,年屆七十六歲的梁醫生沒有半點疲態,一開口仍中氣十足。(陳嘉欣攝)
訪問當天,梁智鴻因為診症,遲了半小時才來到辦公室。下午五時半,年屆七十六歲的梁醫生沒有半點疲態,一開口仍中氣十足。(陳嘉欣攝)

「公職王」處事曾受各界肯定

處理校委風波惹爭議,回顧梁智鴻過往的公職生涯,不少人都肯定他的貢獻。他近三十年的「公職王」之路,由1988年參加立法局選舉開始。當選醫學界功能組別議員後,他察覺到當年由政府部門醫務衛生署(衛生署前身)管理的公立醫院欠效率:「換個燈泡要三個星期」,便推動成立醫院管理局,作為管理醫院的法定機構。

由兩年的籌備工作,到後來擔任醫管局成員及主席長達十四年,他一直參與。直至沙士時期,醫管局被指抗疫不力,時任主席的他問責辭職。不少人認為他力保醫管局管理層,免受各界窮追猛打,此舉為他贏得業界不少掌聲。

梁智鴻亦致力捍衛香港的專業制度。90年代初,香港處於回歸的後過渡期,他認為在《基本法》保障下,核心價值不會受破壞,反而憂慮香港會跟隨內地制度,由政府監管醫生,影響專業運作。為此,他和醫學界人士籌辦醫學專科學院,為每個專科建立培訓和評核機制:「怎樣割盲腸才對,應是醫生話事,不是政府話事,香港的專業要自己人『執番』,不用跟隨大陸。」1992年,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正式成立。

為業界效力多年,他也有受抨擊的時候。他憶述,二十多年前曾多次建議「預設默許捐贈器官制度」,即市民若沒有申明死後不捐贈器官,就等同願意捐贈。他形容,當時社會未成熟,建議「比人鬧到開花」。不過,今年9月,少女勞美蘭患上肺血壓高,卻因得不到屍肺捐贈未能續命,令香港再次展開器官捐贈的討論。他認為這證明成功要等待時機:「不要以為我今天要推動的東西,明天就推動到才是成功,不!至少你推了個意念出來,讓其他人討論。」

擁有二十多年經驗的《明報》資深醫療記者談誦言認識梁智鴻多年,她認為梁不是畏首畏尾的人。她舉例,港大前醫學院院長林兆鑫在2007年涉嫌貪污,侵吞私家症診金及港大捐款,時任港大申訴小組主席的梁智鴻負責調查,被外界批評「港大自己人查自己人」,但梁智鴻決定將投訴轉介廉署調查,她認為梁秉公辦理。

醫生路,港大情

過去三十年,梁智鴻從事多項公職,卻從未離開過醫生的崗位。每天凌晨五時起床後,他會先翻遍所有報紙,盡量在早上九時前完成診症,直至凌晨一時就寢前,餘下時間全獻給公職生活:「我的興趣和工作很相似,所以不覺得辛苦。要我退,我就會覺得很辛苦。」

談到勤勞的性格,他認為或多或少是受父親影響。其父梁金齡是三十年代名西醫,是香港仔唯一的醫生,當時沒有藥房,要揹著藥箱到處出診,全區只有他父親懂英語,如有官員巡視,就要擔任翻譯。

從小趁假期跟父親出診,無形中令梁智鴻有了當醫生的理想。1957年,他考入港大醫科,成為改變他人生的轉捩點。當年全港只有港大一間大學,他坦言初時「覺得自己很威」,至今眉宇間仍有一絲自豪。他自言,六年在大學堂(U-Hall)的宿舍生活對他影響深遠,最令他難忘的是每個新生必經的「玩新生」環節:「有一點侮辱,但裏面有很多人比你聰明,你忽然會謙卑了很多。」

在宿舍生活,梁智鴻笑指自己不常回家,有五年暑假、聖誕及新年都住在宿舍:「那裏才是自己做事、有一群朋友的地方。」現今為人熟悉的前賽馬會主席陳祖澤、前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梁乃鵬等,都是他當年的「堂友」。由於大學堂位處偏僻,加上當年交通不便,很難跑到其他地方玩,故五十多位宿生感情深厚。他尤其記得人稱「U-Hall三寶」之一的三嫂袁蘇妹,懷念她煲的涼茶、如母親般照顧他們的點滴歷歷在目。

訪問期間,梁智鴻多次撥動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中間分界」髮型,他曾說過因頭上的「轉」在中間,九歲起便梳起這個髮型。過往不少人指這反映他不偏不倚的處事態度,今天他處理校委風波的方式,不同人或會有不同看法,或許這是他對「守護港大」四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