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科關注團體: 初中中史應當獨立必修科
教育界也提出中史科獨立成科的提議,引起爭議。二零零二教育局提出中國歷史科課程改革,規定中史科為初中必修課程,佔總課時百分之五,即約每周兩課,容許學校自行決定教學模式,毋須獨立成科。
事隔十三年,教育評議會今年二月聯同多個中史科關注團體舉行記者會,批評當局讓中學以綜合形式,容許校本自決,造成放任的情況,因此提出恢復中史科成為初中獨立必修科。教評會副主席何漢權強調,中國歷史科是個完整的學問,獨立開設才能讓初中學生有系統地認識中國歷史和確保連貫性,屬當務之急。
根據教育局的資料,現時全港有八成八中學於初中開設獨立的中國歷史科課程,其餘一成多學校以校本課程教授中史,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是其中之一。校長李雪英指校方基於學生能力和取向,把中西史糅合成「歷史與文化科」,課程循序漸進地教授香港史、中國史和世界史,更加入中西比較,務求令歷史內容更立體、富趣味和不太零散。對於現時有人建議把中史納入必修科並獨立成科,歷史科出身的李雪英質疑是否有必要:「為什麼知識一定要用一個獨立學科才可以輸出?怎樣才對我的學生最好,不是我才知道嗎?」
上屆文憑試中史科退修率達三成六,為眾多學科之冠。有意見指初中全面必修科中史或能減輕新高中中史科退修問題,中史教師會會長、於福建中學任教中史的李偉雄認為,導致退修潮的因素很多,包括教師的教學風格、學習氣氛與校本評核的工作量等等。
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引述教協早前的調查指出,學生退修中史的主因是課程廣而深,對於如何降低退修率,他認為可從刪減部分新高中的考核內容和改善中史科師資入手。他表示學生於新高中中史科要修讀專史如文化史和交通史、政治史和選修的環節,內容太多;而現時部分中史教師並非中史本科畢業,他認為若教師本身的中史學養不足,課堂便很難變得生動有趣。
中史科與國民教育
教聯會早前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一百五十六間學校中,多達九成初中中史科教師稱現有的課時未能教完所有課題,有些課題需要跳過,當中四成四教師會略過或不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交與外交」。
中史教師會會長李偉雄指,學生有可能因此轉為透過傳媒接收近代史知識。然而,他認為傳媒呈現的中國形象大多負面,於初中中史課程加入更多近代史有助學生以正規、有條理及較全面的角度認識中國。
教評會副主席何漢權明言,中史科與國民教育不能分割:「要是連自己國家的歷史都不愛,如何愛國?」何漢權是風采中學校長,多年來任教中史科,他表示該校老師除了於課堂教授中國歷史,也會帶學生到內地參觀。學校也於早會期間向同學介紹重要歷史事件如五四運動、辛亥革命,糅合國民教育和中史科。他解釋,一定需要先認識歷史才能對國家產生情感,然後才有意欲去愛自己的國家。
可譽中學校長李雪英亦同意要透過教育讓學生認識民族歷史,但認識歷史和愛國是兩回事:「認識不等於愛,除非用洗腦的模式……讓學生讀五千年國家歷史而感到的自豪是很單薄的情感。民族自豪感應該是為今天國家的所作所為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