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家訪 緊貼學習進度
教育局現時每半年派員「家訪」一次,Cam至今已接受了三次「家訪」。家訪主要聊天溝通,談談兩女的發展進度。教育局雖然曾問Cam有否回歸主流的意向,但並沒有強迫她選取主流學校。家訪包括查看功課,例如查核每一科的工作紙。
教育局了解兩個女兒在德育方面的發展。Cam表示她們一直有參加賽艇活動,亦與其他在家教育家庭共同參觀不同的公司,例如朋友在飲食工場工作的環境,保持正常的社交活動。
Cam笑言,在家教育的孩子不像一般學童,沒有學生身分,不能享用學童保健、學生八達通優惠、參加校際和學界比賽。她指香港或可借鏡台灣,使在家教育的孩子有學籍,亦可自由選擇心儀課堂修讀。她盼望在家教育合法化,使有心的家長無需過份憂慮,能透過正式途徑申請。
無計劃無教材 放手讓孩子自學
Chloe(化名)育有兩女,六歲的大女已接受在家教育三年。最初女兒在幼稚園受驚,社工稱她不宜再上學。Chole憶述說︰「有一位身型龐大、說話大聲的老師,她(女兒)在學校哭,老師就喝止她,又拉她去廁所換尿片。對她來說是很大的刺激,她很害怕,一路喘氣……」
大女停學後,Chloe便開始修讀幼兒教育課程及查看相關書籍,實行在家教育。現時女兒雖已走出陰霾,但仍偏好這學習模式,Chloe也認為這對孩子感到舒服,故繼續至今。
Chloe不想過早催谷女兒,認為待她心智成熟或年齡合適時再學習,會更易吸收和消化:「有次她很想知道眼睛的模樣,我們就去街市買牛眼來劏,她還發現入面有個晶體可作放大鏡,十分興奮地放大文字來看。」
另一次,Chole與女兒一同候車,其他小朋友已等到不耐煩,但Chloe發現,女兒竟在研究路邊一條水管會通到哪裏。訪問當日,女兒看到一張素食活動的海報,雀躍地跟媽媽討論。
「她會留意到很多人忽略的細節。對她來說,世上所有事物都可以探索。」Chloe觀察女兒的喜好,再提供輔助和支援。她笑言自己沒有特別教材,也沒有計劃學習日程和內容。
制度內望:期盼教育有選擇
不過,要在香港社會生存,一紙學歷是入場券。Chloe的親友覺得,不讀書就沒有生活保障。雖然她明白親友的憂慮,但仍堅持自己的一套。
先後任教過主流中小學一年半的Chloe,對香港的教育制度感受深刻。她的學生精通「十八般武藝」,卻不開心,甚至曾有大學生向她直言:「讀完了,當然不再讀上去。還讀甚麼?讀不夠嗎?」Chloe質疑這是教育的價值嗎?
Chloe暫時沒有讓女兒回歸主流學校的念頭,甚至有意向教育局申請六歲後仍然在家教育:「我未知將來會不會在香港生活,所以我的角度不是集中在香港,不是做什麼都要符合香港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