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生圍與大自然的怒火

記者/編輯:黃庭堅、林曉鳳、蘇展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南生圍發生月內第二次火災,火勢足足蔓延近九個小時才被撲滅。此次火災為南生圍的生態環境帶來重創,大片珍貴的蘆葦床受到破壞。

由於起火時間距離恒基地產的南生圍發展計劃遭城規會駁回不足半月,且起火地點又恰好牽涉大片恒基發展用地。種種巧合交織在一起,加之市民早已對地產霸權深惡痛絕,使得大眾將矛頭齊齊指向恆基地產。

大火在燒毀南生圍的同時,也引燃了市民心中的怒火。早前由facebook群組《萬人聯署•決不讓南生圍淪陷!》發動的「123.南生圍起義!」遊行吸引近三百名市民參與,呼籲地產商停止破壞香港僅存的珍貴濕地。

這次南生圍事件同時引起了社會大眾對於政府濕地保育政策的關注。而在市民與環保組織為保育自然生態積極奔走的同時,地產商也正在為保衛自身利益悄悄行動著。保育與發展、民意與私有產權——兩者的拉鋸,正在上演……

南生圍發展簡史

恆基早在一九九二年就已向城規會提交南生圍項目申請,卻遭到城規會否決。多番覆核及上訴後,該項目終於在一九九六年獲批,惟前提是恆基的發展計劃必須符合額外的環保條件。轉眼近二十年過去,儘管恆基分別於二零零一、零四及零七年三度成功申請延期,而所提出的發展計劃卻始終未能滿足相關的環保條件。

由於恆基第三度延期於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屆滿,屆時若恆基的發展計劃仍不符合相關條件,則需面臨重新申請。因此,地產商趕及於去年九月提交新一份的環境評估報告。然而,雖則新報告肯定了南生圍的生態價值,恆基卻「意見接受,計劃照舊」。新的發展計劃雖然調整了住宅區分佈及縮小高爾夫球場面積,而對於如何滿足環保條例,卻避而不談。

南生圍於十二月三十日發生長達九小時的火災後,元朗區議員兼facebook群組《萬人聯署•決不讓南生圍淪陷!》發起人鄺俊宇發動「123.南生圍起義!」大遊行,要求政府徹查事件。恆基發言人表示,恆基早前計劃在南生圍設防火措施,可惜未完成已發生山火。

至今仍未有證據顯示火災屬人為事件,但卻令人關注本港的濕地是否受到政府的重視及保護。

恆基發展圖與火災範圍

圖中紅色部分為是次南生圍大火的範圍。因火場都在恆基的發展藍圖之中,因此令不少市民質疑是次大火是恆基所為。而黃色及黃色及橙色部分則是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中發生的兩次火災範圍。
(黃圈部分是將會建成豪宅的地點;黑圈就是未來停車場及馬路的位置)
(圖片來源:香港獨立媒體)

南生圍的生態價值
以下內容及數據節選自南生圍發展公司於二零一零年九月呈交的《南生圍生態環境評估報告》。

類別 面積 (公頃) 百分比 生態價值評估
使用中的魚塘 10.57 10.8
廢棄的魚塘 22.67 23.1 中高
蘆葦床 39.27 40.1
濕草地 13.53 13.8 中低
蓮花池 2.54 2.6 中高
乾草地 5.50 5.6
植被 3.73 3.8
村落面積 0.16 0.2
總數 97.95 100.0

評估報告顯示,南生圍較具生態價值的部分為蘆葦床、植被、廢棄魚塘及池塘,佔整個南生圍面積近七成。其中,蘆葦床所佔面積僅次於米埔自然濕地保護區,為全港第二。由於蘆葦床是大部分鳥類棲息及繁殖的絕佳地點,其保育價值可見一斑。

另外,南生圍的植被主要包括桉樹在內的高大樹種以及部份低矮灌木。雖則南生圍的樹林密度較低,但高大的樹木本身就已為包括鸕鷀在內的鳥類提供了優良的棲息環境。評估報告因此指出,若樹林遭到破壞,將會對南生圍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影響。

本港發達的漁業為鳥類創造了較為理想的覓食條件。與仍在使用中的魚塘相比,廢棄的魚塘更少人為破壞及打擾,周邊的植被也更具遮蔽性,因此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對於歐亞水獺這類對干擾敏感的物種而言,尤為如是。評估報告指出,由於本地少有能夠為稀有物種提供覓食環境的廢棄魚塘,因此破壞該類魚塘將會對生態造成大規模負面影響。

南生圍有兩個池塘被用來培育睡蓮及荷花,該類池塘的生態雖然與活躍使用的魚塘相類似,但由於在當地發現十分重要的物種,例如黑水雞、中國池鷺等,因此亦被評定為高生態價值區域。

南生圍於二零零九年五月至二零一零年四月間共錄得一百十一種棲息鳥類。報告指出,候鳥的遷徙路徑多為南北走向,或有可能是鳥類在錦田與米埔之間進行遷徙。並且,候鳥的飛行高度較低,一般維持在海拔二十米左右。

南生圍最常見的鳥類是鸕鷀。數據顯示,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南生圍棲息的鸕鷀總數達到最高點,共錄得五千零七十一隻,佔后海灣鸕鷀總數的百分之五十四。截至二零一零年一月十四日,整個二零零九/一零冬季共錄得鸕鷀數量達到一萬零四十九隻。鸕鷀在南生圍有兩大棲息地。其一為北部的樹林(桉樹、木麻黃樹及竹子),其二位於南部的樹林(主要為桉樹)。

除鳥類以外,在南生圍亦錄得二十三類蜻蜓目昆蟲。根據漁護署蜻蜓工作小組慣例,一旦在某地區錄得超過二十種蜻蜓,則該地區應被視為重要的蜻蜓棲息區。而在地產商提出易地的甩洲,錄得蜻蜓類別僅為十一種。

南生圍的蘆葦床面積位居全港第二,然而論其完整性,卻要遠勝於面積最大的米埔自然保護區。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吳希文表示,成片的蘆葦床為雀鳥及昆蟲帶來安全的棲息環境,環保價值絕非發展商所謂「補償等面積濕地」所能替代。

事實上,除了南生圍外,本港多個具生態價值的地點亦曾受到破壞。去年至今,香港受破壞或被規劃作地產發展的生態環境已超過十個,是年經媒體報道後,環保團體及市民均指責政府未有作出妥善規管。

香港受破壞及被規劃的自然生態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天氣回暖,火災後的南生圍正在漸漸恢復昔日的樣貌,相信雀鳥及昆蟲的數量也會逐年回升,但這絕不代表南生圍的風波已經平息。

南生圍遭此劫難,是天災或是人禍仍有待分解。但無論如何,大火卻令市民看到本港在生態環境保育方面的混亂與不足。事實上,世界(香港)自然基金會曾連同本港其他九個環保團體合製「生態環境破壞地圖」,將二零零六年至去年本港環保團體合共發現的四十九宗環境破壞個案集合起來。
(詳情瀏覽http://www.wwf.org.hk/tlw_gallery.cfm)
不難發現,傾倒建築垃圾、填土、砍樹及非法築路是最常見的人為破壞方式。這些手法並不見得有多高明,且無一不是工程浩大,只需定時監管,便能做到及時遏止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