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港籍學童 派北區英中

港童學校學位不足 政府須支援?

去年底雙非家長在香港幼稚園門外紥營幾天排隊拿表格的情景,港人仍歷歷在目,究竟深圳的港童學校能否成為「救命草」,減少跨境幼童的數字?立法會議員暨教協總幹事葉建源說:「這些港籍學生學校的規模不算大,如果他們不擴大規模,就不能解決現時龐大的雙非問題。」

據教育局數字,截至2012/13學年跨境學童數字已達到一萬六千人,但下年新學年港籍子弟班最多只提供一千六百個學額。廖校長直言:「我們學校最多一屆也只能收二百多人,足以解決問題嗎?」兩人均同意,除非政府能夠給予支援,否則作用有限。深圳市耀華實驗學校鄭老師亦指學校來年二百個學位已有千多名學生報名,供不應求。

葉建源指出:「就算香港政府於深圳買地建校,動輒花上好幾年時間,屆時已經過了學位緊張的高峰期,已經錯過解決問題的最佳時間。」

港籍學童家長意見

112cover_6
李太表示,入讀港人子弟學校是為了女兒日後來港讀書鋪路,情況許可甚至讓女兒轉讀香港小學,早日適應香港學習環境。

盛太又補充,港人子弟學校行全日制,加上兒子在學校寄宿,晚上自習(自修)時間駐宿舍老師輔導學生功課,家長比較輕鬆。對於正在懷第二胎的盛太,寄宿學校無疑大大減輕她照顧兒子的壓力。

李太擁有深圳戶籍,丈夫和女兒是香港永久居民,女兒也在羅湖港人子弟學校讀四年級。李太認為這裡每班人數相比內地公立學校四、五十人一班少,比較容易學習,而學校的英文和常識科採用香港教材,有助女兒日後來港升讀中學。

不過,既然深圳港童學校採用香港教材,又可以升讀香港中學,部分雙非家長何以仍然捨近取遠,由幼稚園開始已要千辛萬苦擠身香港的教育系統?雙非媽媽黃太的女兒曾入讀內地港資幼稚園,現就讀鳳溪第一小學一年級,每日跨境上學。她知道深圳有港童學校,但仍要送女兒來港讀書。她覺得香港教學質素比較好,例如英文程度較深,所以她亦考慮將來讓女兒來港升中。

廖翔顯校長表示,很少雙非學生選擇深圳的港人學校,大多數人寧可跨境到香港學校上學。他認為,在很多雙非家長心中,香港是夢寐以求的地方,為了讓孩子在港發展,他們會不顧一切送子女來港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