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港籍學童 派北區英中

編輯│王柏淇  記者│溫婉婷 曾凱 攝影│王柏淇 曾凱

今年全港小學自行派位成功率跌至十六年新低,雙非學童來港跟本地學童爭學位,觸動本港家長神經。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去年十一月的深港合作會議,其中一份協議是將深圳港人子弟學校及多間民辦學校開辦的港人子弟班正名為「港籍學生班」,收生範圍將擴至雙非學童,新學年最多可提供一千六百個學額。
「港籍學生班」學校採用港式教材,學費比深圳的國際學校便宜,而早於二零零八年,香港教育局已容許港人子弟班的畢業生參加統一派位,當中有學生派到本港第一組別(Band One)的中學。不過,單是去年跨境學童數目已有約一萬六千人,港籍學生班可能只是杯水車薪。

112cover_1陳彬同學在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念中四,內地出世,母親是香港人。由於父母在深圳工作,她在羅湖子弟學校念小學。陳彬直言為了日後升學而參與香港的統一派位:「在內地讀得好未必能入讀好大學,在香港升學,甚至出國留學都較容易。」

陳彬中一來港就讀後,獨自居住於父母在香港購買的物業。她表示在羅湖子弟學校念小學時用香港課本上課,有助她適應香港中學課程,但來港後,她仍須努力追上同學的英語水平,「別人用一小時完成功課,我可能用二至三小時,我曾經用字典查了整本英文教科書上的生字。」

112cover_5
劉志遠校長認為,香港辦學團體缺乏經費在深圳開辦港籍子弟班。「開辦學校動輒花上千萬元,保良局、東華可能還有餘力,但小一點的團體就很難做到。」

知名北區名校,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劉志遠校長指出,學校從二零一一年開始通過統一派位,錄取羅湖港人子弟學校學生。在二零一一年及二零一三年分別收了兩個及一個學生。他續稱,一一年所收的其中一個學生,課程銜接上完全沒有問題,這三年也讀得很愉快。另外一位學生起初則比較吃力,英語水平稍遜,廣東話也不太靈光,他說:「我們曾經跟家長溝通,也有社工和老師協助他,大概過了半年他便適應了,現在他不僅讀得開心,亦能跟上課程進度。」

112cover_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