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梁倩盈 記者:潘悅瑤 石紫晴 攝影:梁倩盈
突發新聞一向是新聞機構的命脈,但自2004年執法機關逐步啟用加密數碼化的第三代通訊系統後,新聞界便無法透過收聽警察999通訊系統(俗稱聽機)取得突發事件的消息。沒有了這個消息源,記者只能靠不夠快、不夠多的警察公共關係科發布官方消息,而今年七月消防通訊系統(俗稱「白車Call」)亦將數碼化,採訪突發新聞愈來愈困難,傳媒機構唯有各出奇謀尋找突發消息,希望可以保住突發新聞。
取第一手資料 昔日光輝難再現
「聽機」可讓記者掌握警方的最新消息。入行十多年的突發記者Ada指,在零四年警方引入第三代數碼通訊系統前,「聽機」有時候像聽現場直播,讓記者緊貼事情發展:「例如有警察對著對講機喊『喂!劈緊過黎!』,可能真的斬了過去!(記者)一直現場直擊過程,但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前線突發記者阿偉﹝化名﹞指,以往因為有截聽,記者可能比警方更早到達現場,甚至可以拍攝到兇徒「攞住把刀行來行去」的畫面。拍得精彩的相片,新聞價值大大提高,突發新聞所佔的版面篇幅自然很大。可自警方通訊系統數碼化後,記者往往遲到場,大量有價值的新聞經常因為拍不到精彩的相片而被迫縮小篇幅,甚至「成單新聞唔要得」。
靠「白車Call」吊命
不能再截聽,報館突發組要靠消防通訊系統﹝俗稱「白車Call」﹞「吊命」。可是,依賴「白車Call」只是退而求其次。
突發記者覃純健說:「總有些案件一定要警察,總有些案件一定要白車,但無需要消防車、救護車的案件就無法得知。」他補充,警察和消防的通訊系統有分別,記者獲得的資訊有限:「例如交通意外,警察會叫TA FATAL,記者一聽便知道是致命意外;但白車只會叫地點和時間,記者便不再第一時間知道是致命意外。」
單靠「白車call」,記者有時要碰運氣。前突發記者江寶龍指說:「 很多個案, 一聽到白車call,不知道內容也要出去看看,即使是打架受傷案都會去看個究竟,寧願『有殺錯冇放過』,每件案都去看看,以前聽長一點、聽多一點都未算晚。」
《星島日報》港聞版總採訪主任鄭炳華指,不能聽機已令突發新聞大幅減少五至八成,他說:「還有白車call總算未『斷晒氣』,算是有心跳沒呼吸。」他指,當「白車Call」都轉為數碼化時,影響將更大:「突發新聞會減少九成,記者會變成『聾耳陳』,失去消息來源,連心跳都沒有了!」
放得少、放得遲 PPRB為難記者
自警方通訊系統數碼化後,重要突發訊息便要靠政府新聞處的警察公共關係科(PPRB)發放。
按照現行機制,當九九九控制中心接到市民的緊急求助,便會派警員到場了解事件,然後由到場警員向中心匯報概況。若事件涉及公眾利益、公眾安全或重大事故,控制中心就會把資料發放給PPRB,PPRB再以「編輯注意」形式透過政府新聞處的新聞發布系統發放消息給傳媒機構。
可是, PPRB發放新聞的效率、數量和質量皆受質疑。
鄭炳華認為,PPRB的工作就是要為難記者,批評PPRB發放新聞敷衍,只是用來「扼三歲細路仔」。他讓記者查看訪問當日PPRB的消息公布紀錄(見附圖一)。截至下午四時四十一分,PPRB只以英文發放了十四項消息﹝PPRB指用英文發放消息可省卻翻譯時間﹞,其中五項是盜竊案(burglary),其餘案件包括企圖自殺、刑事毀壞、傷人等,與零四年警方推行通訊系統數碼化時,承諾每天發放六十至一百宗訊息、包括三十至四十宗突發消息的目標,相距一大截。鄭炳華反問:「你相信沒有事情發生嗎?我就不信。」其中一宗凌晨兩時十六分發生的火警案,更遲達一小時才公布。他補充:「就算是謀殺新聞,都可能在事發後五小時才出稿。」記者到場時都已無跡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