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狹小感壓抑
雖說是單人房,其實面積極小。阿Jo抱怨道:「我不會想在這裏留太長時間,這裏的空間小得令人感覺壓抑,很影響心情。」
阿Jo以4,500元租住的單人房,放置了一張高架床,床下放置書桌。房間沒有太多空 間擺放物品,桌上的書架放滿了她的個人護理用品及日用品,連地上也放了幾個擺放物品的袋子,令原本已寸步難行的房間更加擠逼。此外,共居的另一問題是住客生活習慣不同,書匯的房間間隔牆沒有封頂,早睡早起的她,常被別人的談話聲和走廊燈影響睡眠。她唯有戴上眼罩及耳塞入睡。
住在阿Jo隔壁的阿文(化名)剛從大學畢業,現時於實驗室工作。阿文租住的上格床位猶如「太空艙」,居住空間比阿Jo更狹窄。她以月租3,500元租住附有儲物櫃的床位,但儲物空間極度不足,她需要把部分衣服寄存朋友家中。這裡共用的空間也十分狹小。阿文以一張A4紙大小來比喻廚房的鋅盤,使用時常常會濺出水花,弄濕自己,很是不便,淋浴間也極為狹窄,一轉身就幾乎會撞到花灑。
「這裡對我來說,只是儲錢的中轉站。」阿文認為她的床位稱不上是居住的地方,只是睡覺的地方。由於書匯按金比外面租盤低,還是吸引她入住。她指在外面租住4,000元的劏房,需要再繳交兩個月租金作按金,共12,000元。而入住書匯只須付5,000元作按金,再付500元作電費保證金便可。因此書匯對流動資金較少的年青人而言,有一定吸引力。
[R-slider id=”43″]
書匯:不能與劏房相提並論
建築項目公司Synergy Biz Group於2013年成立,目標是活化使用率偏低或用途錯配的空間。早於2015年,Synergy已萌生在香港試行「共居」的念頭,於紅磡建設提供70個單位的共居公寓SynBOX(「型宿」)。
被問到房間沒有封頂的原因,書匯市場銷售部經理周翃宇及黃子健解釋是考慮到通風問題,要讓中央冷氣流通,所有房間不能封頂。同時按《屋宇署條例》,若間隔板高至天花板就算是一個「房間」,會帶來更多規限,例如每個房間一定要有採光的窗。他們指,在香港推行共居須面對很多法律限制,所以必須在設計上作出讓步,亦令書匯空間狹小。例如唐樓樓梯必須保持密封式設計,以維持原有狀態,導致現時每層的公共空間比原來設計的少。外界認為書匯與劏房無異,他們認為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強調大部分劏房非法僭建,而書匯並沒有牴觸法例。另外書匯水電費全包,亦提供清潔服務,根本不能與劏房相提並論。
周翃宇表示一直收集住戶意見,現正著手擴闊公共空間及改善配套,如安裝擋光布以加強住戶的私隱度。她續指:「共居在香港始終還是很新的理念,我覺得我們和社會,都在不斷學習。」
COMMA起動社是致力改善社區居住環境的組織。發起人之一麥喬恩亦是建築師,他認為推動共居的企業可以更妥善地規劃共居空間。他指企業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往往會將空間盡量分割,一個原本讓十人居住的地方,被分成二十個床位出租,以賺取最多金錢。他又指共居生活的重心,在於關係的建立。能否成功實行,則在乎住客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