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狂飆 市民上車難

學者分析政府無意令樓價大跌

潘永祥估計短期樓價仍有上升空間,最快到2017年第二季才有望下調。(蕭捷輝攝)
潘永祥估計短期樓價仍有上升空間,最快到2017年第二季才有望下調。(蕭捷輝攝)

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表示,不少人曾期望梁振英政府能將樓價壓低兩成甚至更多,但理想歸理想,政府根本不可能令樓價大跌,因物業是業主的資產,欲置業的人當然希望樓價下調,但擁有物業的人卻不想樓價下跌,潘永祥說:「買樓不同買米,米價便宜了,大家都高興;但樓是很多人本來已經有, 不要說樓價下降一半,下降兩至三成,他們(業主)也會不開心。」

潘永祥認為,本港樓價同時受到整體經濟環境改善、市場利率過低等刺激,目前政府增加土地供應,只能間接令樓價升幅放緩,但不能令樓價轉向。

梁振英在2012年當選後明言將加快興建公屋和穩定樓價,結果承諾未能兌現。 (《蘋果日報》提供)
梁振英在2012年當選後明言將加快興建公屋和穩定樓價,結果承諾未能兌現。
(《蘋果日報》提供)

本地滯後需求引領樓市上升
梁振英在任內推出「辣招」,向非港人及炒家徵收額外稅項,壓抑非港人和炒家的需求。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上述措施能阻止炒家入市,故現時樓市需求主要由本地用家推動,需求旺盛原因則可追溯至2003年沙士時,政府賣地供應和房屋興建量驟減,當時市民擔心樓市再下滑,未敢置業,置業需求一直累積。直至近年經濟復甦,樓價持續上升,該批滯後的購買力連同新一代年輕人入市,加上部分父母替子女預付首期置業,令整體房屋需求持續高企。

 

 

[table “45” not found /]

社會兩極化難增長遠供應

許智文認為,樓價過高的癥結在於供應不足,長遠來說仍要靠增加房屋供應解決住屋問題。曾為城市規劃委員會成員的許智文指,土地規劃必然涉及收地、安置和賠償等,難以一步到位,政府需要拿捏和市民溝通的技巧,加快效率。

許智文認為,香港需要顧及程序公義,諮詢時間長,建屋過程遠較內地和新加坡慢。(劉晉婷攝)
許智文認為,香港需要顧及程序公義,諮詢時間長,建屋過程遠較內地和新加坡慢。(劉晉婷攝)

他以有份參與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為例,城規會由2008至2012年間共進行了三期公眾諮詢,舉行過40多場諮詢會,打破了城規會諮詢次數紀錄。但因程序拉長拖慢整體發展步伐,最後計劃更由三個發展區修訂至兩個,預計首批單位要等到2023年才落成。

許智文認為,市民從自己角度出發很合理,但就導致政府做任何行動,都總要面對反對聲音,拖慢過程。他認為,社會對立情緒高漲,即使另一特首上場,問題仍然會存在,房屋規劃將因此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