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權運動屢遭打壓

四位女生在廣州剃光頭,抗議多所高校招生涉性別歧視,以及教育部模糊不清的回應,圖右一為李婷婷。 (圖片來源:李婷婷微博)

編輯│盧傑斯 記者│李智聰 嚴智暘 攝影│李智聰 嚴智暘

四位女生在廣州剃光頭,抗議多所高校招生涉性別歧視,以及教育部模糊不清的回應,圖右一為李婷婷。 (圖片來源:李婷婷微博)
四位女生在廣州剃光頭,抗議多所高校招生涉性別歧視,以及教育部模糊不清的回應,圖右一為李婷婷。 (圖片來源:李婷婷微博)

毛澤東當年一句「婦女能頂半邊天」,主張男女平等、解放婦女。過了快五十年,中國女性無論在職場、學校還是家庭,受不平等對待仍是屢見不鮮。爭取女性權益運動近年在中國迅速冒起,有女權主義者以破格方式抗爭,如發起「佔領男廁」、「剃光頭」等行動,引起公眾迴響,卻因而令爭取女權運動遭受官方重重打壓。

今年三八婦女節前夕,五名中國女權人士計劃發起倡導公交車性騷擾防治機制的活動,並印製了「防止性騷擾」貼紙,提醒女性如何防範色狼。活動還未開始,五人卻分別在不同城市遭公安以「尋釁滋事」罪名刑事拘留,引起國內以至國際社會關注和聲援。一個月後,公安機關向檢察院申請以「聚眾擾亂公共秩序罪」正式將五人逮捕,現獲保釋候審,是政府對女權人士前所未有的打壓。

重點高校設性別限制

很多人認為中國已實現男女平等,現代中國女性已能走出家庭、受高等教育、進入職場,但關注大學招生性別歧視的民間公益組織「婦女傳媒監測網絡」的成員熊婧則指,內地傳媒於一二年揭露,同一個學系招生,大學的取錄分數線會因學生性別而有所不同,一些學科更只會錄取男生,明顯是性別歧視。

熊婧憶起她曾於一二年協助一名報讀了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最後未獲取錄的廣東女學生。她查閱廣東省招生辦公室的文件後,發現北京國際關係學院的男生分數線為六百零九分,女生為六百二十八分,該名女學生高考分數有六百一十四分,但卻因身為女性而未能入讀心儀院校。

一二年七月,婦女傳媒監測網絡要求教育部公開大學收生有不同標準的依據,教育部回覆指,不同學科有男女比例的規限是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為滿足某些工作或專業領域的人員培訓需求,「一些大學可能會適當調整男生和女生的招生比例,但是學校需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示」。四位青年女性不滿教育部的回覆,於廣州文塔下剃光頭,以行為藝術表達憤慨,今年三八前被拘留的女權人士李婷婷便是其中一人,其他省份亦有女學生響應剃頭行動。

一三年五月,教育部發佈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訂明允許設性別比例限制的範圍:「除軍事、國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專業)外,高校不得規定男女生錄取比例。」此規定令一些高校取消招生性別比例,但熊婧指招生性別歧視仍存在。

自一三年起,婦女傳媒監測網絡每年會調查內地重點高校的收生情況,一四年發表的報告指,重點高校中近六成存在招生性別歧視,一些科目如輪機工程、航海、飛行技術都只招男生;地質、國防、公安類的學科對女生的取錄額設有限制;一些女生佔優的藝術類學科如舞蹈、音樂、播音主持等,則是男女生分開取錄或設有男女一比一的取錄比例,減少女生入學的機會。不過,熊婧認為大學招生性別歧視的情形已有改善,一四年涉及歧視的學校,已比一三年的減少了八所。

職場也有不公

除了招生歧視,中國女性在就業上亦受到性別歧視,部份企業的職位列明只聘請男性,而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簡稱全國婦聯)早前調查了一千四百六十一名女大學生,當中約九成女大學生求職時,感到受性別歧視。面對職場上的性別歧視,有婦女將問題訴諸法律,成功維護自己的權益。

今年三月二十一日,本港一眾關注婦女權益的團體早前遊行至中聯辦,要求內地當局釋放早前被捕的五名女權人士。
今年三月二十一日,本港一眾關注婦女權益的團體早前遊行至中聯辦,要求內地當局釋放早前被捕的五名女權人士。

一二年,「中國性別歧視第一案」的當事人曹菊(化名),在反歧視公益機構益仁平中心的協助下,以維護女性合法權益為由,控告一所學校於招聘行政助理時在廣告中列明「只招男性」,學校更指即使她其他條件都符合,也不會被考慮,涉嫌違反了《就業促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中「用人單位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的規定。

花了年半時間,雙方最終當庭和解,曹獲賠償精神撫慰金三萬元人民幣。案件為全國第一宗反就業歧視案勝訴的官司,引起全國轟動,令更多受害人積極反對性別歧視。

去年,杭州一所烹飪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招聘文員,廣告上寫明「只限男性」。剛畢業的女大學生郭晶應徵職位,校方卻指職位要經常與男校長一同出差,住酒店時要兩個房間成本太高為由,拒絕郭晶的申請,並指這是出於對女性的關懷。

其後郭晶告上法庭,最後獲判勝訴,獲精神損害撫慰金二千元,成為有名的「浙江就業性別歧視第一案」。而這案件由立案到判案只需四個月,比起「曹菊案」用了一年多時間才獲法庭立案受理,被視為是反就業性別歧視的進步。

尚有精彩內容 請轉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