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精英運動員捱出頭

編輯:胡庭瑋    記者:韋珍明     攝影:胡庭瑋

113 sports1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作為香港的運動員,最希望的當然是加入香港代表隊出戰各項國際大型賽事拿取獎牌。然而,並不是所有運動員都能像倫敦奧運銅牌單車手李慧詩一樣,可以咬緊牙關捱到「出頭天」,有些運動員抵不住煎熬和誘惑會黯然離開。剛完成索契冬奧運的香港滑冰代表呂品轁就指今次的比賽「無隊醫」,更受到隨團的官員冷待,反映現時香港的精英運動制度有所不足。在體育精英化框架下,被評定為最高級別的精英運動員是可以拿到三萬多元生活補貼和額外的醫療保健服務,更可以享用體育學院的一流訓練設施。相反,香港的非精英運動員,在幾乎沒有資助和配套下刻苦努力練習,更要自掏腰包出埠比賽以換取各界對其成績的肯定,力爭上游,務求擠身精英運動項目。

 

誰人也不會抱怨–前滑浪風帆運動員黃德森

113 sports2
黃德森坦言,只要是少少的掌聲已經能為運動員帶來很大的鼓舞。

「風之后」李麗珊的丈夫黃德森在九十年代亦是數一數二的滑浪風帆運動員,現時他在奧林匹克委員會專為退役運動員提供就業支援服務。風光背後,他坦言早在三十年前,根本沒有甚麼精英運動項目的制度,滑浪風帆更不是精英運動,在亞洲的發展更是非常緩慢,香港的運動員是根本連學習的機會都沒有。在1989年,黃德森和另外兩名運動員在荷蘭籍教練的帶領下草草組成了香港隊,更放棄了香港的一切,隻身前往當時的滑浪風帆強國–澳洲進行全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