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恆常的議題 何以恆常?
記者|黃寶玟 從一開始知悉獲分到校園主題報道,我便幾乎斬釘切鐵地決定做「校園欺凌」這個議題。同學得知,都是勸我再好好挖掘其他題材,待別無選擇才再作考慮吧。原因無他,皆因久存的問題,新聞價值往往隨其存在 繼續閱讀
記者|黃寶玟 從一開始知悉獲分到校園主題報道,我便幾乎斬釘切鐵地決定做「校園欺凌」這個議題。同學得知,都是勸我再好好挖掘其他題材,待別無選擇才再作考慮吧。原因無他,皆因久存的問題,新聞價值往往隨其存在 繼續閱讀
記者|李咏玲 牛潭尾被收地,令我最深刻的不是震耳欲聾的抗議聲,而是一種頗為寧靜的無奈。我們最先走訪的是位於牛潭尾村的新興農場,負責人吳卓恆告訴我們要面對一個現實是「其實根本無人care(著緊)無咗塊田 繼續閱讀
記者|李可榆 日本動畫師青木純的作品《跑步》以短短 30 秒,勾勒出平凡人一生的輪廓。影片伊始,嬰兒的一聲,如晨鐘般敲響人生的序章。接著,是孩提的牙牙學語和少年的朗朗書聲。後來步入社會,工作的繁瑣循環 繼續閱讀
記者|謝天渝 當我得知要做有關新光戲院的報導時甚是擔憂。主因是對粵劇的不了解,粵劇於我只有回憶。即使新光戲院在我家附近,我實質卻未曾踏進一步。看過《胭脂扣》,聽過一曲《客途秋恨》,知道南音,但我上一次 繼續閱讀
記者|馮穎舒 還記得當初抽籤決定每名記者負責的專題範疇(Beat),我把中國線放第一志願。我相信中國藏著很多值得述說的故事,無論是政治體制,或社會結構,或經濟發展,甚至人民小事,都有太多太多還未發掘。 繼續閱讀
記者|楊靖曈 一開始聽到要做關於弱勢、人權、勞工範疇的新聞報道,還真是把我嚇怕了,若是談及人權問題,會否揭露不公的同時得罪權貴,議題會否很敏感?會否遇上難以打開心扉的受訪者?我思考報道主題時一邊想着要 繼續閱讀
記者|葉卓穎 起初知悉能夠做有關教育主題的報道,我是感到興奮的。作為一名從小在港接受教育的學生,覺得自己身處的教育環境總有值得改善的地方,故希望能透過記者身分帶來些許的改變。在沉思該寫些什麼時,偶然看 繼續閱讀
記者|任紀渝 在搜集有關海洋公園的資料時,我問了身邊不同年紀的人對海洋公園的印象。有人會想起以前的水上樂園和殺人鯨表演,而我對海洋公園印象最深的就是萬聖節哈囉喂。不禁令我聯想到這個樂園承載了不同年代的 繼續閱讀
記者|何栩昕 一開始選題時糾結了很久要不要寫「環評」的題目,因為自己本身不太熟悉環保議題,而且環評制度中有很多資訊需要理解,所以我預視到,寫稿時需用更多時間整理資料。但在考慮新聞價值後,發現環評程序的 繼續閱讀
記者|陳綽希 起初知道要「放蛇」假扮內地生,向小紅書上的「保錄取」中介查詢服務時,真是挺緊張的,生怕會被戳破身份。沒想到查詢的過程比想像中順利。按著訂好的人設向他們查問各項服務細節後,對方也沒懷疑自己 繼續閱讀
記者|盧俊羽 得知要做有關書法字招牌的題目時,坦白說,我是毫無頭緒的——只記得當我還是小學生時,曾經為完成書法課業而伏在地板上,把墨潦草的沾上字帖。面對一樣不熟悉的事物,我總會先入為主地想要逃避它。 繼續閱讀
© COPYRIGHT 2023 — 大學線 ALL RIGHTS RESERVED